2023-04-26 17:04:53 來源 : 澎湃新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25日,全國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確權登記工作會議宣布,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這意味著,我國以民法典為統(tǒng)領,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為核心,以實施細則、操作規(guī)范、地方性法規(guī)等為配套支撐的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制度體系基本成型。
消息一出,引發(fā)全網關注。此前,對于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制度的落地,市場普遍認為還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當前樓市相對疲軟,而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制度推進又常常被解讀為房地產稅“先聲”的情況下,推動這一制度的落地,是需要相當勇氣和決心的。
事實上,早在2007年頒布的《物權法》中,我國就正式提出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制度。從這一制度的源頭來看,它的出臺對于市場交易信心是巨大的利好,因為這首先意味著市場主體物權在法律意義上的明確,“居者有其屋”也真正意義上有了制度性的透明保障。
在隨后的十余年間,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建立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制度的改革,一直在持續(xù)推進。而且,不動產的概念十分廣泛,從城市房屋到農村宅基地,從不動產到自然資源,覆蓋所有國土空間,涵蓋所有不動產物權,都需要穩(wěn)步推進。到現在“全面實現”,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約3000個大廳、4萬個窗口、10萬人的登記隊伍,每天為40萬群眾和企業(yè)提供各類登記服務,十年來累計頒發(fā)不動產權證書7.9億多本、不動產登記證明3.6億多份,電子證書證明3.3億多本。這些“紅本本”,對普通人和企業(yè)來說是所有權證明,對政府來說也是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
客觀地看,以往受限于歷史遺留、技術門檻以及各部門間數據無法打通等原因,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遲遲難以真正落地。長期以來,國內的房屋類型較多,產權情況不一,給樓市的宏觀調控帶來了一定難度。
因此,從整體上掌握我國不動產的真實情況,對于未來統(tǒng)計分析不動產、制定貼合市場實際的相關政策,奠定了清晰的數據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同樣有利于幫助更好地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穩(wěn)定。
特別是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承壓、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整合散亂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不動產信息,摸清不動產“家底”,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宏觀調控作出符合市場實際情況的科學決策,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政策落地層面產生合成謬誤等情況。這也是為現代國家公共財政提供基礎,為我國未來稅制改革奠定基石。
當然,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自然意味著房地產稅落地的客觀技術條件已經具備,但房地產稅的出臺,不僅要解決技術可及性的問題,同樣需要通盤的頂層設計,并系統(tǒng)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也正因此,相比于短期對于商品房價格的影響,對于不動產物權的確定,將會是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更重要、也更具有長期影響的關鍵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