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7 17:03:06 來源 : 時代周報
一位大媽在南京銀行(601009.SH)某支行咨詢,她想購買一些保本型的理財產品,但理財經理告訴她,銀行目前已經沒有保本型理財產品了,并建議她可以購買大額定存。“你20萬買個3年大額存單,利率也有3.55%。”
自2022年1月1日開始,《關于規(guī)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yè)務的指導意見》正式落地,其中,“明確資產管理業(yè)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這意味著保本型理財產品已經不復存在,銀行理財正式迎來真凈值時代。
1月13日,通過對國有銀行、城商行,以及農商行部分網點的實地探訪,時代財經了解到,“保本型理財產品”已經停售,購買理財產品,投資者要自己衡量風險承受能力。
“說白了,你想獲得高收益,就要去承擔高風險。如果老百姓想要獲得保本的投資收益,只能進行定期存款,或購買大額存單。”上述理財經理表示,資管新規(guī)是針對理財產品的,不是針對國債,更不會影響居民的存款。
打破“剛兌”
在中國老百姓的傳統(tǒng)思想中,通過儲蓄或者購買國債來獲得利息是最安全的理財方式,但是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投資方式、理財產品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
不過,對于風險承受能力偏弱的部分老百姓來說,股票、外匯、期貨以及權益類基金產品的風險都太高,因此他們更偏向于購買一些保本型的理財產品。
2013年以后,以余額寶為代表的的互聯網理財開始興起,一些老百姓開始將銀行存款轉移到余額寶中,去獲取更高的收益。
“(余額寶)最高有上萬億的規(guī)模,大部分都是銀行存款轉移過去的,這對銀行的沖擊很大,所以銀行才推出了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1月13日,某股份制銀行的支行負責人告訴時代財經,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儲戶去購買理財產品,銀行給出了剛性兌付的承諾。“銀行本身信譽就好,再加上保本,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儲戶來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但這里面有個最大的風險,理財產品不是存款,一旦出現大面積虧損,銀行又要給客戶進行剛性兌付,這就很可能產生系統(tǒng)性風險,不利于銀行業(yè)發(fā)展。”
銀行業(yè)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fā)布的《中國銀行業(yè)理財市場報告(2017年)》顯示,2017年末,保本理財產品的規(guī)模為7.37萬億元,占比為24.95%。與2016年相比,保本理財規(guī)模增加1.43萬億,占比提高4.51個百分點。
2017年,監(jiān)管層指出“保本型理財產品不符合理財產品定義”。為了防范風險,2018年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jiān)會、中國證監(jiān)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四大部委聯合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yè)務的指導意見》,俗稱“資管新規(guī)”。
在經過三年多的調整后,資管新規(guī)于2022年1月1日正式落地,各類理財、債券、信托產品不得保本保息,也不得剛性兌付。
“過渡期這幾年,早就清理了保本型理財產品。”1月13日,在工商銀行(601398.SH)南京某支行營業(yè)廳,一位陳姓經理告訴時代財經,“資管新規(guī)”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剛兌,規(guī)范資金池,實行凈值化管理”,以后的理財產品凈值將充分反映市場風險,銀行理財正式迎來真凈值時代。“保守的投資者可能就難以接受,這部分客戶可以選擇大額存單之類的存款,利息收益也是不錯的。”
去年底凈值化率或達9成
“去年初就該到期了,后來因為疫情,央行又延長資管新規(guī)過渡期至去年底。”上述股份制銀行支行負責人表示,央行在過渡期延長時給予了明確的政策配套和激勵機制。“按季度監(jiān)測整改進度,對提前完成的給予獎勵;沒有如期完成的機構會面臨監(jiān)管處罰。我們基本上完成了轉換,現在全是凈值化產品了。”
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的背后,不僅僅是為了防范系統(tǒng)性風險,也是為了監(jiān)管標準的統(tǒng)一要求,消除套利空間。
時代財經注意到,在2021年底,各類銀行幾乎都調整了封閉式理財的估值方法,以適應資管新規(guī)的要求。
工商銀行在2021年12月29日發(fā)布了“關于調整工銀理財封閉式理財產品估值方法的公告”,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運作管理的封閉式理財產品將于2022年1月1日起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要求將金融資產分類為三個基本的金融資產類別,并根據金融資產分類采用相應的估值、減值計量方法。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資管新規(guī)發(fā)布以后,銀行理財在去剛兌、去資金池、去通道、去嵌套的同時,不斷向凈值化方向轉型,截至目前已取得較大成效。根據銀行業(yè)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fā)布的2021年三季度理財市場數據分析,截至9月末,凈值型產品規(guī)模占比達86.56%,較去年同期提高26.08個百分點。分機構來看,城商行整改進度領先,平均進度達94%,而國有行轉型稍慢,凈值化轉型進度約80%。
“銀行理財以后會越來越公募基金化。”上述南京銀行某支行的理財經理表示,去年是資管新規(guī)過渡期最后一年,雖然保本型剛兌產品沒有了,但是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仍然存在。“這就要看各家銀行如何能夠給老百姓提供更高質量的理財產品,如何給他們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不同目標客戶,要能夠提供多元化產品來滿足他們的理財需求,有些風險承受強的客戶就是喜歡買凈值型理財產品。”
數據顯示,2020年末,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xù)規(guī)模17.4萬億,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xù)余額的67.28%。
華創(chuàng)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可以基本代表產品向新監(jiān)管要求整改的進度,2019年底理財產品凈值化率提升16.02個百分點,2020年底理財產品凈值化率提升23.99個百分點至67.29%,因此,2021年底凈值化率將提升至90%以上。
大額存單突然吃香了
1月13日上午,時代財經實地探訪工商銀行、南京銀行、紫金銀行(601860.SH)等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國有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該三家銀行已經全部沒有了保本型理財產品。
不過,時代財經在采訪中了解到,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前來咨詢定存或者大額存單。
在紫金銀行南京某支行的營業(yè)大廳里,時代財經注意到,該行剛剛推出了兩款定存產品,一款是“紫金專屬個人定期”,起存金額是1萬元,期限分別有1年、2年、3年和5年不等,并且對應不同的年化利率,最高可到3.85%;另一款是“個人大額存單”,20萬元起存,期限分別有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2年、3年,“最高年化利率可達3.55%。”
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坦言,“大額存單目前還有額度,20萬存三年,利息有2.13萬,還是不錯的。”
南京銀行某支行近期也推出了“個人大額存單產品”,期限是三年,發(fā)行規(guī)模為3.5億。“認購起點金額為20萬元,年利率也是3.55%。”
某股份制銀行零售部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財經,投資者對凈值化理財產品的認可度決定了銀行理財轉型進度和轉型效果。“從去年三季度披露的數據來看,投資者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超過預期,年底增速有望保持穩(wěn)中有進。”
但他也坦言,還是有部分客戶轉向了存款類產品,“主要是大額存單,而且還比較搶手。類似我們銀行,大額存單是需要提前預約的,否則沒有額度賣給你,這類產品符合低風險的投資者,尤其是大爺大媽們或者是一些企事業(yè)單位。”
除此之外,時代財經還看到銀行在兜售一些結構性存款產品,“31天、91天、182天不等,預期收益率從1.5%到3.8%不等”。
上述股份制銀行零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結構性存款實際上還是一種理財產品,“不是存款,就是把客戶的錢一部分用于存款,另一部分投資金融產品,關鍵要看產品底層掛鉤的是什么,這個和大額存單不一樣,是有風險的,投資者要識別清楚。”
因此,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個人投資者還是要在進軍高風險投資領域的同時,一定要掌握必備的金融知識,根據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進行相應的投資。
今年是銀行理財正式進入“凈值元年”,理財產品轉型成功,實際上只是資管新規(guī)的“入門關”,銀行如何能夠提高凈值化產品的估值、客戶接受度和滿意度,才是致勝關鍵。(劉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