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小说,成人影院午夜男女爽爽爽,欧美 亚洲 中文 国产 综合

首頁 熱點 要聞 國內 產業(yè) 財經 滾動 理財 股票

環(huán)球觀天下!逼近北京!全國人口第三城,要變了?

2023-03-29 11:54:22 來源 : 國民經略

文|凱風

人口之爭,愈發(fā)白熱化。

01


(相關資料圖)

中國,有多少個2000萬級人口大市?

目前,全國共有280多個地市,但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僅有17個,躋身2000萬俱樂部的只有4個:重慶、上海、北京、成都。

日前,成都發(fā)布最新統(tǒng)計公報,2022年常住人口達2126.8萬人,比2021年增加7.6萬人,為人口增長最多的2000萬城市。

與之對比,作為我國人口第三大市的北京,2022年常住人口為2184.3萬人,比上年減少4.3萬人。

這不是北京人口第一次下降。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北京常住人口已經連續(xù)6年負增長,累計減少11.1萬人。

一增一減之下,成都與北京的人口差距從6年前的337萬,收縮到如今的57.5萬人。

按照這一趨勢,未來幾年,成都常住人口有望歷史性趕超北京,首次晉級人口第三大市之位。

當然,即使是人口一直狂飆突進的成都,人口增速也在明顯放緩。

一個直觀的數(shù)據(jù)是,2010年-2020年,成都人口大增581萬人,年均增長58萬人。而最近兩年,人口僅增加32.1萬人,年均約為16萬人。

原因不難理解,出生率持續(xù)走低,絕大多數(shù)城市的自然增長人口都逼近負增長邊緣,失去了這一基礎盤,人口增長只能靠外來人口的遷移。

然而,全國人口大盤已經見頂,區(qū)域之間的人口競奪戰(zhàn)白熱化,即使強如一線城市,也很難再向過去一樣每年大增幾十萬人。

02

北京人口,為何連續(xù)6年負增長?

北京人口負增長,并非源于吸引力不足,而是主動疏解人口所致。

要知道,如今北京仍舊是全國戶籍門檻最為森嚴的城市,即便是博士都無法直接落戶北京。

即使在香港、上海紛紛入場大戰(zhàn)的背景下,北京也只不過為世界百強名校畢業(yè)生打開了一角落戶之門。

相反,減量發(fā)展,早已是北京的追求。前不久,北京宣布成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fā)展的大城市。

這些年,北京不僅將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yè)、區(qū)域性專業(yè)市場和物流中心向外轉移,就連央企總部、部屬高校、重點醫(yī)院都成了轉移對象。

這些被疏解的產業(yè),一部分被天津、河北等地承接,另一部分重點布局在新成立的雄安新區(qū),后者也成了央企總部外遷的最大受益者。

人隨產業(yè)走。既然大量普通產業(yè)落戶到京外,與之相關的就業(yè)人口自然也隨之而轉移,即使吸引力依舊強勁、人才吸引力依舊獨一無二,但總人口也面臨著巨大的張力。

6年減少11.1萬人,看起來并不多,但這是就全市情況而言。在東西城等中心6區(qū),人口減量規(guī)模更為可觀。

據(jù)統(tǒng)計,自2014年到2021年,北京“城六區(qū)”常住人口下降15%。在2010年-2020年兩個普查年度,北京中心城區(qū)常住人口減少72.8萬人。

畢竟,疏解非首都功能、降低北京主城區(qū)人口密度,本來是政策目標所在,人口減量也符合北京高質量發(fā)展的需要。

事實上,即便這些產業(yè)不對外疏解,由于資源承載力限制,北京的人口也不可能無限膨脹。

根據(jù)規(guī)劃,2035年北京要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之內。以此來看,未來10多年,北京僅剩100來萬的增長空間。

可見,未來,控制乃至疏解人口應是北京的大勢所趨。

03

成都人口何以大幅趕超?

作為超大城市,成都的市域面積達1.4萬平方公里,雖然不及杭州、北京,但相當于廣州的2倍、深圳的7倍。

地域面積廣闊,且享有 “天府之國”的區(qū)位優(yōu)勢,成都歷來人口眾多,自古以來就是川蜀最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近年來,成都通過兩次大擴容,完成了城市框架的擴張,從而帶動人口的持續(xù)膨脹。

1983年,原溫江地區(qū)10個縣并入成都;

2016年,資陽市代管的縣級市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如今,偌大的成都,下轄12個區(qū)、5個縣級市、3個縣,行政區(qū)劃之多,僅次于作為直轄市的重慶。

不過,城市擴張只能解釋人口規(guī)模之大,而無法對人口一路狂飆提供合理的解釋。

事實上,扣除合并簡陽帶來的一次性增量,2010年-2022年,成都人口增量仍舊超過610萬人,僅次于深圳和廣州,位居全國第三。

所以,成都人口增長的秘密,在城市擴張之外,而與強省會、產業(yè)西移以及疫情時期的人口流動不無關系。

疫情只是短期因素,這也是去年大多數(shù)中西部省份人口回流的原因所在。

但隨著后疫情時代到來,大量務工人口繼續(xù)“孔雀東南飛”,這一效應未來也將不復存在。

相比而言,產業(yè)西移是關鍵因素之一。近年來,隨著全球產業(yè)大轉移的趨勢演變,以及國內國際大循環(huán)戰(zhàn)略的提出,再加上創(chuàng)新驅動的日益凸顯,中西部一些中心城市正在脫穎而出,成為新的IT工廠。

2000年以來,成都抓住產業(yè)西移的時代機遇,將電子信息產業(yè)作為“一號工程”,建立起"芯—屏—端—軟—智—網(wǎng)"為一體的電子信息產業(yè),逐步成長為成都首個萬億級產業(yè)。

目前,根據(jù)《中國工業(yè)第一大市,易主了》一文分析,成都已有三個先進制造業(yè)“國家隊”集群,在主要城市里位居前列。

與此同時,作為強省會,成都堪稱中西部地區(qū)商業(yè)資源、教育資源和高端服務業(yè)最發(fā)達的城市之一,當省會日益壯大且在消費上與東部沿海經濟強市比肩之時,自然就有了不亞于東部城市的吸引力。

可見,產業(yè)聚人,只要有一流的產業(yè),不怕人口不回流,自然不必擔憂人口大盤見頂?shù)臎_擊。

04

誰是下一個2000萬級城市?

目前,全國17個千萬人口大市,絕大多數(shù)人口都在1500萬以下,只有廣州和深圳達到1800萬左右的量級。

不過,從各地的遠期規(guī)劃人口來看,廣州、深圳、蘇州、杭州、武漢、天津、鄭州等地在2035年規(guī)劃中,不約而同抬高了人口天花板,劍指2000萬俱樂部。(參閱《官宣!誰是下一個2000萬人口城市?》)

當然,這里的2000萬,指的是實際服務人口,而非常住人口目標,但也足以說明,2000萬人口并非孤例。

當然,重慶作為中國人口第一大市仍舊高枕無憂,3200多萬人的超大體量,無論短期還是長期,都非其他城市所能追趕。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的城市,幾乎都是行政區(qū)劃的概念,既包括嚴格意義上的城區(qū),也不乏傳統(tǒng)意義上的鄉(xiāng)鎮(zhèn),與國際城市不具備直接可比性。

作為直轄市,重慶無疑最具代表性。重慶往往被視作一個城市,與廣深乃至鄭州、西安等地同場競技,但無論是城市面積還是人口規(guī)模,都儼然一個中等省份。

嚴格來講,即使按照寬泛意義的行政區(qū)劃,重慶更適合以主城都市區(qū)作為對比。

重慶下轄36個區(qū)縣,而主城都市區(qū)占了21個區(qū)。2022年,重慶主城區(qū)GDP總量達2.23萬億,常住人口為2122萬人,與成都市基本相當。

就此而言,即使以主城都市區(qū)來看,重慶也是不折不扣的經濟大市和人口大省。

當然,更嚴格來看,城區(qū)人口,則是相對與國際城市接軌的數(shù)據(jù)。

以此來看,我國城區(qū)人口超過1000萬人的超大城市,共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成都、天津等7個城市。(參閱《105座大城市名單首次公布,誰晉級了?》)

考慮到數(shù)據(jù)的滯后性,武漢、東莞等作為有力競爭者,或許已經躋身超大城市之列。

面向未來,人口大盤見頂,人口之爭從存量競爭變成零和博弈,不是所有城市都能繼續(xù)擴張。

有城市人口增長,就有城市人口流失,這一切看的不再是城市級別,而是取決于真正的競爭力。

關鍵詞: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