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7 08:44:28 來源 : 大連日報
在一份近200人受害者的問卷調查中,過半數學生家長使用分期付款,背后涉及十余家金融機構,有的客單價高達10萬元。此外,還有部分機構存在誘導消費者辦理分期的嫌疑。他們在宣傳時往往聲稱“可以無理由退課”,然而實際卻是“繳費容易退費難”,一旦消費者不按時繳費,還會影響征信。
事實上,除了教育培訓市場,醫(yī)美、長租公寓等領域都存在類似風險,機構跑路、倒閉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
對于這些機構來說,金融工具是把雙刃劍。一方面,通過創(chuàng)新型金融產品,可以幫助機構迅速做大規(guī)模,緩解用戶的支付壓力;另一方面,規(guī)模的背后必然對應著風險,一旦企業(yè)一次性收到大量預收款,很容易形成資金池、造成資金挪用的現(xiàn)象。
有人大代表在兩會提案中指出,針對“租金貸”等互聯(lián)網金融產品,需理清監(jiān)管各方邊界,形成監(jiān)管合力。從長遠來看,租金貸、培訓貸等應及時納入金融風險監(jiān)管體系,同時要強化機構對于貸后資金的使用管控。如果貸后資金管控缺失,就很可能發(fā)生悲劇。監(jiān)管出手貸后資金管控,為各方吃下定心丸,是該類業(yè)務做大做強的保障。
在流量越來越貴的今天,各種會員權益層出不窮。然而,在這背后也有不少平臺,以“開通會員”之名,行圈錢之實。
小李在下載某款借貸類APP之后,被通知已經擁有“借款資格”,接下來需要“開通會員即可下款”。在他支付了298元會員費之后,發(fā)現(xiàn)既不能貸款,平臺又不予退費處理。
據了解,部分分期等平臺,以開通會員即可貸款為由,誘導會員進行充值,會員費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實際用戶審核不通過后,還會進一步給其他貸款平臺導流。更有甚者,用戶在無意中簽署了所謂的“免密支付”協(xié)議,點擊權益包即默認自動開通會員,且無法退還費用。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包括“開通會員可下款”“開通會員可提額”等在內的行為,均屬于捆綁營銷,消費者對此要擦亮眼睛。
不少人還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宣傳話術:“日息0.02%起”“5分鐘就能放款”“0抵押,0擔保”“憑身份證就能放款1元~20萬元”……
不少用戶被五花八門的貸款廣告所誤導,造成了利率很低的錯覺,真正借款時才發(fā)現(xiàn),產品實際年化利率遠超24%。這種故意模糊借貸實際成本的營銷行為,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理解或認識,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推進“明示年化利率”的工作,要求各商業(yè)銀行、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等必須在相關貸款產品中明確展示年化利率,幫助消費者了解真實借款成本。銀保監(jiān)會也發(fā)出風險提示,強調要警惕網絡平臺過度營銷借貸等行為潛在的風險,依法合規(guī)強化對平臺的監(jiān)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