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 09:11:36 來源 : 央視網(wǎng)
(原標題:雙11,為何近30萬人對“買買買”說不?)
“雙11”正日子來了!
花了多少?
收獲如何?
啥?整了個“雙00”!
當“雙11”進入高潮的時候,
在“買它買它買它”的催促下,
不少人卻謹慎地捂著自己的口袋。
他們稱自己為:消費主義逆行者。
“姐妹們,我坦白了,不打扮真的太爽了?。?!”
“請把巨額護膚的錢用在調(diào)理身體健康上??!”
“收拾東西可以降低消費欲”
豆瓣的“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里,
有近30萬志同道合者分享心得妙招,
他們在“買買買”的氛圍中格外淡定,
他們的存在提醒人們,
與頻上熱搜的尾款人相對應,
還有數(shù)量龐大的:不買人。
為啥不買,原因各異。
有的是因為頭腦發(fā)熱買了非必需品,
例如,買收納柜結果發(fā)現(xiàn)沒有解決問題,
反而變成另外一個需要收納的物品;
有的是被低價吸引,
覺得買到就是賺到,
不買就錯失了幾個億,
結果“撿便宜”成為“被割韭菜”;
有的是囤貨,
結果還沒開封就已過期;
還有滿減規(guī)則堪比奧數(shù),
拉長戰(zhàn)線增加了人的疲勞感。
總歸是套路太多、優(yōu)惠力度不足,
做任務、搶紅包、優(yōu)惠券等繁瑣復雜,讓人愛不起來。
從這些原因里可以看到,
是買不起嗎?
雖說經(jīng)濟實力決定消費實力,
但顯然,當代“消費主義逆行者”不全是囊中羞澀,
與祖輩父輩的“摳”不屬于一類,
不是普遍缺衣少穿狀態(tài)下的被動低消費,
更多是有錢也不隨便買,
是一種消費觀念的變化。
不買恰恰是因為買過,
買過之后受騙過、被坑過,煩了、累了,
“不買組”聚集的,是主動和自發(fā)地“不想買了”的人群,
是“不想”,不是“不能”,
是對“買買買”產(chǎn)生懷疑的一群人。
他們過的并不是苦行僧式的生活,
與極致?lián)搁T人相比,更體現(xiàn)出理性消費者的特質(zhì)。
很多人消費理念經(jīng)歷過這樣的變遷,
從“不買”轉到“買買買”再轉到“不買”——
沒錢,買不了,沒辦法,只能節(jié)儉度日,
有錢了,沒商品,買不到,那也是白搭,
只能“不買”。
手頭寬裕了,商品豐富了,
需求被釋放出來,
重實用的“功能消費”觀念被改變,
喜歡與否代替需要與否,
網(wǎng)絡購物出現(xiàn),消費更加便利,
各種營銷手段刺激了購買欲望,
開始“買買買”。
狂歡之后,
開始對放任消費、過度消費甚至浪費進行反省,
有了更加主動、理性的“不買”。
表面上是消費理念的變化,
折射的是經(jīng)濟社會和生活方式的變遷。
我們從物質(zhì)短缺,走向商品極大豐富時代,
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大眾傳媒和消費金融等工具的發(fā)展,
“消費主義”漸起,
也有“炫耀性消費”者,
他們會通過消費行為給自己貼上標簽,
滿足物質(zhì)和精神的多重需要,
人們面臨空前的“現(xiàn)實眩暈感”,
當這種幻影達到一定程度,
有人開始反思,
如日漸流行的“極簡主義”者,
還有人會強調(diào)“斷舍離”。
“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并不是反對消費,
不是追求一種“我窮我有理”,
也不必有“低欲望社會”的擔憂。
他們通過審視自己的行為,
克制過度的物欲,
避免被割智商稅,
達到內(nèi)心的平衡。
通過“消費管理”,
買所需、買所愛,
不再被輕易地“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