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6 16:41:39 來源 : 正解局
正解局原創(chuàng)
海底撈,登上熱搜第1。
其實,海底撈上熱搜并不奇怪。
只不過這次有些尷尬,因為:
海底撈宣布,在今年年底前,要關(guān)停300家左右的門店。
如果按照300家店來算,是個什么概念呢?
到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在我們大陸地區(qū)門店數(shù)量是1491家。
簡單地做一道數(shù)學題:也就是接近每5家店,要關(guān)停1家。
做生意,都講究蒸蒸日上。這樣大規(guī)模關(guān)停店面,難免讓大家有不一樣的聯(lián)想。
對于關(guān)停門店,海底撈也有進一步的解釋:其中部分門店只是暫時休整,會擇機重開,休整周期最長不超過2年。海底撈也不會裁員,在集團內(nèi)妥善安頓關(guān)停門店的員工。
海底撈是近10多年來,不折不扣的網(wǎng)紅火鍋店。
但為什么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網(wǎng)友們有很多評論,比如說,服務好一直是海底撈的招牌。
但越來越多人感覺,海底撈是“服務過度”,對于有社交恐懼癥的人來說,到海底撈吃火鍋,掏了錢,還要承受不小的壓力。
也有網(wǎng)友說,海底撈菜品價格貴、分量小,一個人平攤下來怎么也需要150塊,實在是有些貴了。
網(wǎng)友評論
但海底撈關(guān)停300家門店,卻又不是這么簡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海底撈已經(jīng)快30歲了。
1994年,海底撈在四川簡陽開了第一家店。
但海底撈走出四川,是5年之后的事情了。
1999年4月,海底撈在西安開了雁塔店。3年之后,到了鄭州,又過了2年,把生意做到了北京城,2006年,海底撈火鍋開到了上海灘......
海底撈,品牌號召力越來越大,成了網(wǎng)紅。
1994年正式創(chuàng)建的四川省簡陽海底撈火鍋店
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不只是讓海底撈店店爆滿,還得到了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比如,大家一般都認為,開實體店,最大的成本肯定是房租。
但其實對海底撈來說,這條規(guī)則并不成立。
因為有海底撈,就會有人氣?,F(xiàn)在商業(yè)綜合體越建越多,商場為了聚人氣,對海底撈、星巴克這樣的大IP,給的租金非常非常優(yōu)惠,甚至送裝修,倒貼錢,還會安排專門電梯,方便海底撈24小時營業(yè)。
有人做過比較:在一線城市的一個商場,同樣是開火鍋店,海底撈租金是每月每平方米50元,而一個其他普通品牌要150元。
做個對比,一般的餐飲企業(yè),租金要占到營業(yè)額的25%。
可怕的是:海底撈租金成本只有營業(yè)額的3.9%!
正是靠著這種強大的優(yōu)勢,海底撈2019年營收265.56億元,凈利潤高達23.45億元。
遠遠比同行優(yōu)秀。
海底撈宣傳片截圖
也許正是這種強大的優(yōu)勢,讓海底撈走到岔路上:
海底撈開始瘋狂擴張、開店。
2019年,海底撈新開門店308家,2020年,雖然疫情還時不時來騷擾,但是海底撈開店不但沒有放慢,反而加速了,一年新開店面544家。
今年上半年又新增店面299家。
這又是一個什么概念?
簡單來說:
每3家海底撈店面中,有差不多2家是在最近兩三年里開的。
沒錯,海底撈可以很便宜地拿到房子開店,但是人員可是硬支出。
2018年底,海底撈的員工是6.9萬人,但不到3年,員工已經(jīng)突破14萬人,用人成本高達71.6億元。
除了用人成本上升,擴張帶來了一系列后果:海底撈不再招人稀罕,餐飲業(yè)最看重的翻臺率,海底撈在2017年和2018年時高達5次/天,但2019年下滑到4.8次,去年更只有3.5次。內(nèi)部消息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到3次。
所以,大家也能發(fā)現(xiàn),很多海底撈現(xiàn)在根本不用排隊。
瘋狂擴張的教訓,也很快降臨。
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凈利潤是9.12億元,2020年上半年因為疫情虧損9.65億元,2021年上半年凈利潤大概是1個億。
海底撈生意越做越大,但卻越來越不賺錢。
資本市場,反應最敏銳。
海底撈2018年在香港上市,總市值最高有4700億港幣,而今年股價跌去75%,市值蒸發(fā)3500億港元。
海底撈老板張勇反思,“去年6月我進一步作出擴店的計劃,現(xiàn)在看確實是盲目自信。當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jīng)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應的時候已經(jīng)是3月份了?!?/p>
順境時盲目,是企業(yè),也是個人最容易犯的錯誤。
海底撈,這次也要走出神話。
其實,早一點下定決心,壯士斷腕,是不錯的選擇。
大連的老王當年把很多資產(chǎn)賣掉,灰頭土臉的,但總歸是渡過了難關(guān),平穩(wěn)落地。
可反觀廣州的許主席,焦頭爛額的日子,還不知道什么是個頭呢。
無論如何,還是祝福海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