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5 10:12:48 來源 : 財說得明白
上個月,一位著名的財經評論家指出,中國越來越難超過美國的GDP,因為美國在金融和科技方面還占據非常大的優(yōu)勢。
(資料圖片)
想不到,遭到了眾多的網友議論乃至于批評,因為他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但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未來的經濟進行了預測,在5年內(2027年),美國的GDP將超過300,000億美元,印度的進步也非常大,將會超過日本和德國。
那么中國怎么樣呢?難道與美國的距離真會越來越遠嗎?
上文所提到的財經評論家,關于中美GDP的發(fā)言內容其實比較廣泛,只不過網友只關注了其中的一個部分。
他還提到,如果我們過分關注中美的GDP差距,其實意義不大,容易對經濟生活造成誤導。其實這一種說法并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如果客觀來看待這段言論,其實他說的話很合理,并沒有什么不妥,我國和美國的經濟發(fā)展確實存在差距,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在過去的20年,我們的追趕速度比較快,但是隨著我們的經濟體量越來越大,未來的增長速度將逐步變緩,在某些特殊的時間段,中美的GDP差距確實有可能拉大。
從去年到現(xiàn)在為止,過去的5個季度,兩國的GDP確實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但不得不說,同時在變化的也有一些明顯向好的方面。
比如在前些年我們經濟發(fā)展比較快的時候,美國向我們推銷了大量的美債,其實當時我們買入美債有一定的無奈。
我國產能大量過剩,國內市場消化不下這么大體量的商品,急需把商品出口出去,這就讓我國用大量的廉價商品換來了美國的國債。
但是最近這幾年我們開始更著重于貿易對象的多元化,中美的貿易而不再占絕對多數(shù),甚至慢慢退居雙方的第3名和第4名。所以現(xiàn)在我們持有的美債也正在逐步的減少中。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抗風險能力也越來越強。
例如最近這兩年,美國為了控制美元升值,宣布加息,直接讓美元的匯率在全球大范圍提高,利息提高了,大量的美金就會回流到美國,新興市場上大量的貨幣消失,就引發(fā)了全球范圍的經濟危機。
不少亞洲國家大量企業(yè)工廠倒閉,工人也會失業(yè),美國就可以借此機會瘋狂并購企業(yè),從而使自己的體量不斷擴大,這一通操作,就是我們常說的美國收割其他國家的財富。
在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打擊之后,我國吸取到了足夠的經驗教訓,建立起了相關的風險規(guī)避機制,現(xiàn)在看來我們成功地避免了這一波收割。
從某些角度來看,甚至我們可以反收割一波。
這些逐步積累出來的優(yōu)勢并不是GDP,可以簡單地反映的。
但我國的GDP同樣在未來幾年獲得不錯的發(fā)展,
IMF預測,到2027年,美國的GDP將首次超過300,000億,不過這個說起來并不算太難,因為去年美國的GDP已經達到了25.5萬億。預計未來幾年,美國的通貨膨脹依然比較高,物價的上漲依然會貢獻美國GDP增長的大部分。
也就是說美國的GDP水分還是比較大的。
剛剛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的印度,在2027年預計超過德國和日本,GDP以5.37萬億美元的成績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第1名的美國達到30萬億,第3名的印度達到5萬億,跨度非常的大。
而2027年的中國GDP將達到26.44萬億美元,與2022年的18萬億美元相比算是增長迅速,也將印度遠遠甩在身后,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去年中美的GDP差距是7.5萬億,從以上的預測來看,到2027年雙方的差距將明顯的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