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06:56:45 來源 : 星島環(huán)球網(wǎng)
(資料圖)
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臺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古代的中國人,至少在2000多年前就約略地認識到,中國大陸西部高峻,東南低平。甚至總結(jié)出“天下地勢”自西而東、自北而南,猶如高屋建瓴。這一地形大勢,是否也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請看,歷史上多少次都是誰控制了河的上游,誰就有可能統(tǒng)治全中國,而在東南地區(qū)則只能偏安。
中國大陸自西至東,高低相差懸殊,為世上少有,而且是沿兩條邊界上陡然跌落,形成三個巨大的階梯,在黃河流經(jīng)的地域,這個特點表現(xiàn)得最為典型。
第一道邊界為自祁連山迤邐轉(zhuǎn)折向南,至滇西的橫斷山脈一線,即青藏高原的前沿。這個高原表面的一般高度達到海拔4000至5000米,分布在上面的山脈峰巒的高度,更多超出了這個數(shù)字。而越過這道邊界,地勢就驟降到海拔3000米以下,更可低到海拔1000米上下,甚至更低。
再向東去,沿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至滇東高原東側(cè),又構(gòu)成了一條地勢陡然跌落的邊界,在此邊界以東,多為平原和低矮的丘陵,也有些山嶺,但即使是在那里看起來很高大的山岳,實際高度也不過1000多米,極少超過2000米的。如號稱“五岳之首”的泰山,其最高峰的高度也僅有1524米,但它的高大卻曾引起孔夫子的驚嘆:“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篇》)。杜甫也為泰山寫下了“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篇。
這是因為居住在中國大陸最低的這個階梯上的人們,尤其是在東部的平原上,海拔高度還不到100米乃至不到50米;泰山,自然要使人們感到崇高甚至神圣了。
青藏高原是三大階梯中最高的一級,就地理形勢來說,這里居高臨下,最占優(yōu)勢。公元七八世紀,吐蕃王朝曾以此為根據(jù)地,向外擴張,頗為順利,就憑借了這個地理優(yōu)勢。但這高原上土地貧瘠,所以吐蕃的強盛是曇花一現(xiàn)的?! ?/p>
中國大陸已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大多分布在兩個較低的階梯上,尤以第二個階梯上的黃土地帶最為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