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1 21:06:16 來源 : 苦瓜讀歷史
(相關(guān)資料圖)
古代社會實際上是一個農(nóng)業(yè)的國家,當(dāng)時工業(yè)生產(chǎn)水平達不到特定的標(biāo)準(zhǔn),因而很多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比較常見的東西,實際上在那個時候根本就不存在,比如玻璃,世界上最早生產(chǎn)玻璃的是古埃及人,距今有四千多年,然而等到玻璃真正走入人們生活中的時候,卻已經(jīng)到了公元四世紀(jì),羅馬人率先將玻璃運用到窗戶上。
那么在沒有玻璃之前,是用什么來裝飾窗戶呢,中國人對此有一個簡單的方式,那就是用紙。算起來用紙糊窗戶,我們根本不陌生,尤其是小時候還有不少的農(nóng)村依然采用這種方式,然而隨著現(xiàn)在玻璃走進千家萬戶,想來應(yīng)該也不存在用紙糊窗戶的情況,那么中國人窗戶的歷史發(fā)展,究竟是怎樣的,他們又是怎么走到用紙的歷史呢?
在古代早期文明中,那時候的遠古人一度都是半地下式的穴居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當(dāng)然也不會有窗戶,有窗戶是因為人們學(xué)會在在地面上的建筑以后才有的,然而這一時期的窗戶夏天還好說,一旦到了冬天,就會相對比較寒冷,因此一般窗戶開的都比較小,只是作為通氣使用。 為了御寒,古人將獸皮裁剪成合適的大小,糊在窗戶上,這樣一來冬天是足夠的暖和了,然而屋子的通氣性也大打折扣(以前沒窗戶的時候,也沒覺得有通氣性),人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以后,越來越覺得獸皮窗戶無法滿足生活,所以開始采用草席編制的竹簾,通透性雖然能夠保證,但是同樣也變得不御寒了。 漢朝的時候,人們就發(fā)現(xiàn)了紙張的性質(zhì),并且拿來用在窗戶上,有人也許覺得,漢朝紙張也是一個稀缺物,怎么會用紙糊窗戶呢?實際上紙張在漢代以后,已經(jīng)逐漸的普及,隨著制作工藝不斷的簡化,平常人們生活使用也不再是難題,然而又有一個問題,這樣的紙張上面,不是很容易戳出洞來,平常風(fēng)一吹就破了。實際上大家還是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古代糊窗戶的紙,和平常書寫的不同,在糊窗戶之前,這些紙就會刷一層桐油,提高他的耐受性,有些地方還會覆蓋上一層麻布,這樣雖然是紙糊的窗戶,但是不但能夠遮風(fēng),而且還能夠擋雨,只是利用紙張糊窗戶,畢竟還是低級了一些,防寒保暖上相對要差很多,但這也是中國古代延續(xù)了上千年的智慧,等到康熙年間玻璃傳入中國以后,很快走進了千家萬戶,中國也告別了用紙做窗戶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