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1 23:11:57 來源 : 個人圖書館-琴詩書畫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崔寔(漢)《政論》詩解
踐祚:登基
5莞子:管仲
【譯文】
大赦制度的建立,是圣王受天命而興兵,討伐叛亂,除去兇殘,誅殺元兇,而赦免被其脅從的臣民,使其漸漸受到薰陶教化而改變。至戰(zhàn)國時期,犯罪的人經(jīng)常逃亡到鄰國,于是就用赦免的辦法來勸誘招回逃亡的人。漢沿襲秦制,遵從而沒有逾越。孝文皇帝登基后二十三年才發(fā)布了大赦令,是為表示自己不廢舊章而已。近時永平、建初年間,六七年有一次赦免,亡命之徒都老于荒野,窮困恐懼,和死了沒有兩樣。近年以來,一年一赦,百姓都熟知、習(xí)慣了,一些人就會輕易作奸犯科。每當(dāng)臨近春節(jié),想僥幸得赦的人就會聚集,犯罪的人尤其多。前年一年之中,大小四赦。諺語說:“一年多次赦免,連奴才也會悄悄作惡?!焙螞r越出常軌、不守法度的人,怎么能不更加肆無忌憚呢?
于是,赦免就成為常例。一些人開始的時候寄希望于赦免,而過期沒有得到赦免,就造成逃亡在外的罪犯積聚,同類結(jié)伙,成為朝廷的憂患。這就是迫使朝廷不得不赦免。赦免促使犯罪,犯罪成風(fēng)又迫使赦免,惡性循環(huán),犯罪和赦免這兩樣都不得停息。(像這樣)即使天天赦免,作亂的事情只會更多。就好比人因為暴飲暴食容易得消渴癥,得病后水更不能離口,越渴越喝,越喝越渴,結(jié)果是不得終止。此外,皇帝即位、更改年號之際,沒有不赦免的。每次下令就說:“要洗除舊惡,和大臣們一起除舊布新?!边@是抬高自己而降低先帝的聲譽,而且違背了不改前代法規(guī)的大義,不是用以彰顯孝道、抑制邪惡的治國之道。
過去管子曾說:“赦免,猶如狂奔之馬拋棄了籠頭;不赦免,猶如用石針治療毒瘡?!笨锖狻菨h這些將相中才智出眾的人,都曾建議不應(yīng)當(dāng)屢屢赦免?,F(xiàn)在如果要遵從先王的制度,應(yīng)該決斷地更改所頒布的大赦令,明確告諭,讓人們知道永不再赦免,則臣下與百姓就會驚懼,沒有誰敢輕易犯罪。即使不能這樣,也應(yīng)該十年以上才適時赦免一次。
【原文】版本1 大赦之造,乃圣王受命而興,討亂除殘,誅其鯨鯢,赦其臣民漸染化者耳。及戰(zhàn)國之時,犯罪者輙亡奔鄰國,遂赦之,以誘還其逋逃之民。漢承秦制,遵而不越。孝文皇帝卽位二十三年乃赦,示不廢舊章而已。近永平、建初之際,亦六七年乃壹赦。亡命之子(「亡」、「之」二字本脫,據(jù)《御覽》卷六百五十二補),皆老于草野,窮困懲艾,比之(《御覽》作「皆至」)于死。頃間以來,歲且(《御覽》作「旦」)壹赦。百姓忸忕,輕為姧非。每迫春節(jié),徼幸之會,犯惡尤多。近前年一期之中,大小四赦。諺曰:「一歲再赦,奴兒喑惡(《御覽》卷六百五十二作「啞」,卷四百九十六作「噫唶」)?!箾r不軌之民,孰不肆意!遂以赦為常,俗初期望之,過期不至,亡命蓄積,羣輩屯聚,為朝廷憂。如是則劫,不得不赦,赦以趣奸,奸以趣赦,轉(zhuǎn)相驅(qū)踧,兩不得息。雖日赦之,亂甫繁(《御覽》作「捕擊」,疑誤)耳!由坐飮多發(fā)消渴,而水更不得去口,其歸亦無終矣。又踐祚改元際,未甞不赦。每其令曰:「蕩滌舊惡,將與士大夫更始?!故琴黾罕∠?,且違無改之義,非所以明孝抑邪之道也。昔莞子有云:赦者,奔馬之委轡;不赦者,痤疽之砭石。及匡衡、吳漢,將相之雋,而皆建言不當(dāng)數(shù)赦。今如欲尊先王之制,宜曠然更下大赦令。因明諭使知永不復(fù)赦,則羣下震栗,莫輕犯罪??v不能然,宜十歲以上,乃時壹赦。(《羣書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