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7 12:07:14 來源 : 安安小小姐姐說城市
從2000年到2022年,我國大陸地區(qū)GDP總量達到全國前30強的城市,在過去的23年之間,排名分別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今日的數(shù)據(jù),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這張排名變化圖表的計算方法是:1,獲取2000年大陸地區(qū)所有地級及以上行政區(qū)的GDP數(shù)據(jù),并取前30強城市;2,同樣的方法,獲取2022年前30強的城市;3,兩者相減,得到在過去的23年間,進入前30強城市的排名變化情況。
在這23年間,有6座城市跌出了全國前30強,以及6座城市進入全國前30強。所以這張圖表,包含了36座城市的數(shù)據(jù)。
(資料圖)
按照排名上升的名次進行排序,越往左表示排名上升速度越快,越往右表示下降速度越快,圖表如下所示。
在2000年的時候,合肥GDP僅排全國第80名,2022年排在全國第21名,23年上升59個名次。在圖表中,你可以在城市名稱的下方,見到所有城市的排名變化數(shù)字,比如合肥59。
合肥上升如此之快,一般認(rèn)為,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與城市擴容(合并原地級市巢湖部分區(qū)域)和融入長三角有關(guān)。
進步第2快的城市則是東莞,從2000年的第52名上升到2022年的第24名,23年間上升28個名次。
長沙從35名上升到第15名,23年進步20個名次。
常州、鄭州、西安在全國的排名,上升也比較快,分別上升14、13和11個名次。南京、徐州、南通、佛山、濟南的排名是上升的,不過濟南2022年的排名,是包括了萊蕪的數(shù)據(jù)。
有些城市的排名進步比較小,比如說深圳、蘇州、福州,分別進步1個名次。深圳從第4名來到第3名,蘇州從第7名上升到第6名,福州是從第19名上升到第18名。
上海、北京、寧波和青島在23年間,排名沒有變化,分別排全國第1名、第2名、第12名和第13名。
其余15座城市,GDP在全國的排名,相對2000年則有所下降。
其中杭州、煙臺下降1個名次,廣州下降2個名次,無錫、泉州、唐山和溫州各下降3個名次,天津和紹興各下降6個名次。
其余城市,大連和長春各下降14個名次,沈陽和石家莊各下降18個名次。哈爾濱則從2000年的全國第21名,下降到2022年的全國第53名,下降32個名次。
比哈爾濱下降更快的則是大慶。2000年大慶的GDP總量在1000億以上,可以排到全國的第17名,2022年上升到2900億元,卻僅排名全國第111名。
不是大慶沒進步,而是其他城市GDP增速太快,大慶23年間下降94個名次,只是掉隊了而已。
細心的網(wǎng)友可能會發(fā)現(xiàn),排名下降最多的六座城市,大連、長春、沈陽、石家莊、哈爾濱和大慶,除了石家莊之外,全部分布在東北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