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 21:59:39 來源 : 封面新聞
(資料圖片)
□蔣璟璟
孩子感冒到一家藥店購買感冒藥,卻被藥店開了800多元的藥品,這也引起了孩子家長的不滿。近日,一名女子在網(wǎng)絡吐槽,她的孩子因感冒到上海一家連鎖藥店買藥,被對方配了824.8元的感冒藥,質(zhì)疑藥店過量開藥。25日,涉事藥店稱,目前總部有關部門已經(jīng)介入,正在與當事人進行溝通。上海浦東新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合慶市場監(jiān)督管理所告訴記者,已經(jīng)從網(wǎng)絡上關注到此事,具體情況還在核實當中,現(xiàn)場已有工作人員正在處理。(6月26日《燕趙都市報》)
藥店宰客時常有,如此簡單粗暴太少見。在小孩家長聞此消息“上門理論”之后,涉事藥店迅速服軟,乖乖退貨還錢,做賊心虛、息事寧人的姿態(tài),不言自明。可即便如此,此事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也遠未徹底消除。
復盤這一事件的整個過程,藥店方面以大欺小、唯利是圖的做派,迅速激起眾怒。據(jù)悉,此事的源起,乃是“孩子拿著醫(yī)??ㄗ约喝ニ幍曩I藥”。在當時的情境下,店員顯然是仗著孩子“不懂事”“好忽悠”,一頓瘋狂配藥,獅子大開口。在孩子提出異議想退藥時,店員強勢拒絕。隨后大人趕來,店方被一頓狂懟,眼看著謀財不成,方才答應退藥……欺軟怕硬、前倨后恭,枉顧良知廉恥,竟妄圖憑著“欺負小孩”賺快錢,終究為人所不齒。
事實上,我們知道,市面上相當多的藥店,都存在“過量開藥”的現(xiàn)象。只是,手段往往更為隱蔽而已。通過提高“客單價”擴大營收,從而追求利潤最大化,乃是藥店這門生意的根本邏輯。而具體到個體,店員的“銷售業(yè)績”,也直接關乎自己的實際收入。在這套游戲規(guī)則下,“多賣藥”“賣貴藥”,儼然成為必然。無論是老年人動輒被推銷一堆保健品,還是此次小孩感冒被開八百元的藥,說到底,其實都是同一邏輯的不同演繹。
藥店的商業(yè)性、逐利性,與藥品治病救人的道德使命,隱隱是存在著價值沖突的。為了調(diào)和這種價值沖突,法律和制度層面,其實做了一系列預設安排。比如說,規(guī)定藥店必須配備持證執(zhí)業(yè)藥師,卻沒有賦予藥師處方權,這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藥店亂開藥。但從上海的這一案例看,很多藥店的藥師,并沒有扮演好應有的專業(yè)角色,而是被當成了“售貨員”——其盡管沒有處方權,然而在兜售“非處方藥”方面,確實是無所不用其極,叫人眼界大開。
近年來,呼吁給予藥店藥師處方權的聲音時有耳聞??墒敲鎸Α昂⒆痈忻八幍觊_14盒藥收800多元”的鬧劇,在相關職業(yè)道德框架尚未建立和完善的前提下,這一“解禁賦權”的進程,或許還是應該慎之又慎、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