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2 09:39:43 來源 : 中國青年網(wǎng)
收藏者、航空歷史講解員、博物館館長、紀念館館長……除了農(nóng)民,我還有多重身份。一重身份,一段經(jīng)歷。串起這些經(jīng)歷的,正是我收藏的“飛機”。
麥田里的“飛機”
“快去看,張長生拉回來了一架‘真’飛機!”1995年冬日的一天,我的家鄉(xiāng)河北省鹽山縣張仁莊村炸開了鍋。聽說我把“飛機”拉回村,男女老少像趕廟會一樣爭先恐后地趕來觀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早年,我進城到航修廠工作,負責拆解報廢的軍用飛機。看到那么多零部件要被銷毀,我覺得可惜,于是向航修廠申請收藏一些機殼,廠里說要經(jīng)過保密審查后方可。
經(jīng)批準后,我收藏的機殼一天天增多,回收站放不下,我便把它們拉回老家組裝起來,放在麥田邊上。就這樣過去了很多年,一些學校、博物館開始請我去講航空知識。一開始,因為我不會普通話,都婉拒了??裳堅絹碓蕉?,我只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為了學演講,我找過一些中學老師幫忙糾正口音,還看了很多書學寫演講稿。
2012年5月31日,我?guī)е帮w機”,來到滄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給全校師生上國防教育課。那一堂課我準備了很久,開場白現(xiàn)在還記得——
“宇宙中有一顆開滿智慧之花的美麗星球——地球。藍天上,有展翅飛翔的小鳥,有搏擊長空的雄鷹,也有自由飄蕩的云朵,這是大自然的杰作。蒼穹中,有飛機、火箭、人造衛(wèi)星,這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
活動結(jié)束后,我準備拆解機殼運回鹽山。一個孩子在“飛機”旁不肯走,小聲地問我:“張爺爺,這架飛機會留在這里嗎?”去之前,我并沒有捐贈的計劃??煽粗⒆悠诖难凵瘢腋淖冎饕?,捐出了第一架“飛機”。
這些年,我一共捐贈20多架“飛機”。早在2008年,我已創(chuàng)辦鹽山縣民間航空博物館。作為創(chuàng)始人,自然希望藏品放在館中,可我知道,“飛機”應該有它的去處。所以,當它們離開麥田,“飛”到學校、公園、街道時,我有種說不出的高興,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迎來成才的希望一樣。
藏書里的“寶貝”
“閱讀讓我們優(yōu)秀”“置身于此,仿佛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
民間航空博物館有個小讀者留言板,寫滿孩子們的讀書體會。這些年,除了“飛機”,我還收藏圖書。
我有位好友當過雷達兵,知道我喜歡研究航空知識,為我購買過一些專業(yè)書籍。書里有圖紙、有公式,對我來說就像“天書”一樣。這讓我意識到:“如果沒文化,即便把好東西擺在面前,也‘無福消受’。”
后來,我潛心學習。日復一日,四處找資料的我變成了“藏書家”。從新華書店到古籍書店,再到舊書攤;由航空書籍到國防知識,再到連環(huán)畫、人物傳記等,我去了很多地方“淘”書。目前,民間航空博物館已藏有5000多本圖書。
鹽山縣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芳圃曾到館里看過藏書。他說:“老張,沒想到你的藏書里居然有這么多‘寶貝’。”劉芳圃致力研究黨史軍史,對《土改教材》《河北民兵革命斗爭故事》等舊書特別感興趣,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找到。
一個專業(yè)航空雜志社的主編也對這些藏書贊嘆不已。他說:“東北民主聯(lián)軍航空學校的航空理論教材以及早期的航空知識普及書籍、飛機維修說明等,對于研究中國早期航空史具有非常高的價值?!?/p>
藏書被越來越多的人閱讀,發(fā)揮它們的價值,我很高興。收藏要斂和聚,卻不應為己而藏,應為大眾、為歷史、為后代而藏。
一個人到一群人
創(chuàng)辦博物館、作演講,讓我小有名氣。2019年,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聘請我擔任鹽山縣革命烈士紀念館榮譽館長。我的擔子更重了。尤其節(jié)假日,平均一天要接待參觀團體近20個,引導、分流、解說,忙得我團團轉(zhuǎn)。
“你怎么累成這樣?明天我到館里看看。”沒想到,常埋怨我“不著家”的妻子,成了第一個幫助我的“志愿者”。
后來,革命烈士親屬馬新義、老紅軍后代劉進軍、退役軍人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公益服務團體負責人張忠秀等陸續(xù)加入。兩個館的講解員團隊逐漸發(fā)展到12人,愛心志愿者超過60人。如今,我們的團隊每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活動200余場次,接待參觀見學人數(shù)超1萬人次。
有一次,張忠秀和我聊天?!皬堭^長,你知道為什么你能帶動這么多人參與進來嗎?一個字——真?!彼f,40多年了,你把大量時間、精力、積蓄投入愛國主義教育和公益事業(yè),能夠做到這樣,是純粹的熱愛。
很早之前,我也想過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我覺得,我從麥田里走來,能與飛機相遇,是注定的緣分。既然有這個緣分,我何不帶著它們走得更遠,讓它們遇到更多喜歡它們的人呢?
(左越、季錫園、本報特約記者李金良整理)
上圖:張長生近照。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