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 12:54:37 來源 : 羅sir職話
數據顯示,我國居民存款總額已經高達130多萬億,平均到每個人頭上,那也是超過9萬的數字。
130多萬億是什么概念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我國一年全國GDP總量也只有121萬億元,如今國內居民存款總量比一年GDP都還多,這的確說明了經濟的反常,導致人們的存款意愿增加,同時消費減少,這也導致了今年的CPI和PPI雙向走低,不及預期。
于是乎,刺激消費就成為了今年的主旋律。
早在去年年末,因為疫情放開,許多消費品負責人都認為今年的消費會迎來“報復性增長”,其中之一依據的,就是國內巨額的儲蓄。
但這部分超額儲蓄,在今年并沒有被轉化為消費,消費增長持續(xù)時間短,反映到CPI和PPI上,我們不僅沒有通貨膨脹,甚至有通縮的風險。
這也是消費不佳的另一個有力佐證。
130萬億的居民存款,平均到每個人頭上,那就是超過9萬的人民幣,從存款數據來看,消費恢復應當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消費的增長,并沒有朝著我們預料的方向發(fā)展。
究其原因,還在于居民存款分配的失衡。
根據招商銀行發(fā)布的2020年度報告來看,金葵花及以上客戶(資產50萬以上),占客戶總數的1.96%,但就是這1.96%的客戶,卻占招商銀行整體客戶總資產的82.15%。
從這個角度來看,2%的人,占據著80%的存款。
招商銀行有多少客戶呢?
根據2020年的數據來看,招商銀行總客戶為1.58億。
這是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數據。
以點窺面,全國居民存款130萬億,這是否可以說明,其中也是2%的人占據80%的存款呢?
也就是說,全國14億人口,2800萬的人,就占據了100萬億的存款左右,這非??膳?,這說明財富分配上,差距和分化進一步凸顯,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地步。
盡管招商銀行的這份年報并不有充足的說服力,但其1.58億的用戶,顯然比絕大多數的統(tǒng)計學調查范圍更廣,也更有說服力。
基于此,在今天高喊刺激消費的大背景下,盡管我們的居民存款總額高達130萬億,但似乎和更多的普通人也沒有什么關系。
但你要這么想,其實就是大錯特錯,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說,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是橄欖球型,中間大,兩頭小,而不是金字塔型。
這其中就牽扯到了消費的基本事實,那就是個人的消費能力,很難和大多數匹配。
為什么我們要發(fā)展橄欖球型的社會,而不是金字塔社會?
因為從消費的角度來看,金字塔社會形態(tài)的消費有限,盡管財富聚集在了少數人手中,但少數人的消費其實很容易飽和。
我們以紅酒為例,一個人的財富盡管可能有一百億,一千億,但他一個人再有錢,他會花完嗎?或者說,他花得完嗎?
當然花不完。
一個人再能喝酒,一天最多兩瓶紅酒,了不起五瓶紅酒,再多一點,那就是喝不下了。
但如果,這一千億是均勻地分布在1萬人口袋里,那么這一萬人每天喝一瓶紅酒,一天紅酒的消費就是一萬瓶,這就是橄欖球社會的重要性。
這也是西方自經濟危機以來,出現的修正資本主義。
何謂修正資本主義?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提高對富人的征稅,從而去補貼那些低收入群體,很多人會說了,富人為什么會同意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因為富人也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大家都沒消費能力了,那么再富的人,也會有破產的那一天。
這也是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財富分配嚴重失衡,尤其是在已有的財富、存款當中,2%的人占據著80%的財富,這就導致更多的普通人,可能有消費欲望和消費潛力,但唯獨沒有消費能力。
長此以往,這會導致什么問題?
以美國經濟大蕭條為例,1929年美國還是世界工廠,全球70%的汽車都在美國生產,當時一輛汽車大約只有1500美元左右,但美國汽車工人的工資,時薪僅僅只有20美分,換算下來,一個美國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時收入1.6美元,全年加起來五百美元左右,不吃不喝差不多三年才能買上一輛車。
普通人收入低,消費能力自然就有限,當然消費不足以支撐生產力的時候,商品過剩就出現了。
雖然這個階段,美國富人也多,但前面我們提到了,一個富人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以汽車為例,一個富人可能有三輛豪車、五輛豪車,但他不太可能買十輛車,二十輛車,他開不過來。
基于此,在危機發(fā)生后,美國開始“修正資本主義”,大幅提高普通人的收入,如今一百年過去,美國通用汽車工人的時薪已經從20美分漲到了40多美元,在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里翻了一百多倍。
美國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消費是支撐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石,沒有之一,如果普通人消費不起自己生產的商品,那么就很有可能陷入通縮,甚至是經濟危機。
過去我們解決消費不足的辦法是把“好東西送到遠方去”,通過出口的方式輸送到全球各地,讓全球來買我們生產的商品,從而解決了產能過剩的問題,這是全球化所帶來的巨大好處。
但在今天,隨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增長,貿易出口比較優(yōu)勢在降低,加上印度和越南的崛起,我們勢必要將內需提振起來,勢必需要用國人消費,來替代我們龐大的生產力。
而消費,就意味著收入的提高。
今天我們看到汽車價格戰(zhàn)從年初打到現在,這也充分說明了,很多人的手里其實并沒有多少錢,至少汽車這個大宗商品的銷售,已經開始走低了。
其實不單單是汽車,房地產也是這樣,過去房地產高速增長,就依賴于國人的富有,財富的增長,今天因為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消費信心的低迷,房地產銷售業(yè)開始走低。
房子和汽車,都是大宗商品,背后牽扯到的就業(yè)、稅收何其巨大,一旦陷入增長放緩,甚至是負增長,那么就會出現過剩的風險。
不管是房子還是車子,一旦過剩,可以想象,它又會引發(fā)多么大的危機。
這也能夠理解,為什么今年我們在說促消費這件事上,說的格外認真,說的格外嚴肅。
客觀來說,消費信心不足是有一定的,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認為我的消費習慣并沒有太多改變,依然該吃吃該喝喝,因此消費信心不足,我相信當然有,但對更多的普通人來說,他們可能根本就沒有消費這個概念。
因此我大膽推測,什么樣的群體缺乏消費信心呢?
答案呼之欲出,接受過一定高等教育,收入較高且有一定閱歷和宏觀經濟判斷的人群,也就是中產階級以上的群體。
這個數字在我國有多少呢?
答案是7000萬人。
中產階級7000萬人,他們有一定的收入和資產,但同時又渴望繼續(xù)向上實現階層躍升,加上對經濟本身具有一定的判斷和常識,當宏觀經濟出現一些風吹草動的時候,就會影響他們的消費行為。
換句話說,在我看來,由于大多數普通人缺乏一定的經濟學常識和對宏觀經濟本身的不感冒,因此消費信心的缺乏,可能只是少數人,但這少數人,同時也是具備消費潛力的人,是有存款的人。
當這7000萬中產階級缺乏消費信心的時候,那么消費自然難以有較大起色。
所以,歸根結底,今天當我們在說消費信心不足的時候,說的更多的是7000萬中產階級的消費不足。
而更多的普通人,可能感受到了經濟的嚴峻,收入的下降,但就起碼的消費觀念和習慣上來看,可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數據也能夠印證這一點,在全國130萬億居民儲蓄里,超過70%都是定期儲蓄,這一比例是有統(tǒng)計以來的最高值。
不僅僅是居民,在77.6萬億企業(yè)存款里,定期存款也占67.76%,規(guī)模和占比也均為新高,企業(yè)存款和居民儲蓄,定存都占比較高,這說明二者重合性很強,能夠開辦企業(yè)的人,當然也屬于中產階級以上群體。
答案呼之欲出。
今年刺激消費喊了多次,但實際效果并不是很強,這幾乎可以解釋是為什么。
究其根源,在于收入和存款的嚴重失衡,一方面富人消費能力有限,另一方面7000萬中產階級危機感十足,至于更多的普通人,則沒有幾乎沒有存款。
這或許能夠為未來刺激消費做出更多針對性方針,一方面是需要放開更多的限制,什么都不管,其實就是對民營經濟的最大幫扶。
其次,還可以對高收入群體征收更高的稅,從而把這筆費用拿去扶持更多的普通人,提高普通人的收入,從而加大對消費的刺激措施。
對民營企業(yè)放開更多限制,鼓勵民營企業(yè)放手干,這可以極大緩解中產以上群體的不確定性和焦慮,其次提高普通人的收入,這可以在更廣范圍內,讓消費最大化。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消費和生產之間的關系,或許可以維持在一個平衡值。
當然,房地產除外,一個供大于求的市場,需要市場自行去糾錯,買房的人越來越少,這是不爭的事實,人為干預已經很難起到一個長期性的效果。
更讓人憂慮的,依然還是居民儲蓄這130萬億存款。
如果按照招商銀行的年報,2%的人占據80%的財富,那么如何讓這2%的人把這80%的財富消化掉,轉化為GDP,這是很困難的一點,至少從技術角度來看,很困難。
這筆錢,已經不是我所能夠想象的了,也許我五代人都花不完,甚至十代人都夠花了。
不過我們也有大招,例如存款利率,像日本為了刺激經濟刺激消費,存款利率直接為零,這一招下來,估計能夠讓很多人把存放在銀行里的儲蓄,拿出來花掉。
接下來,注定會是一個以消費為導向的時代,我們會看到第三產業(yè)在經濟中的占比不斷提高,吸引的就業(yè)人數不斷提高,當然一個前提條件是,收入能夠跟得上。
這里的收入,指的顯然不是7000萬中產階級的收入,而是其余13億人口的收入,他們能否觸摸到中產階級的門檻,并以此創(chuàng)造更多的GDP,更多的消費,并最終帶動更多的就業(yè),讓經濟走上正循環(huán)。
這一點,至關重要。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關心事物發(fā)展背后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