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20:11:17 來源 : 海南日報
(資料圖)
原標題:教育周刊 | 跟著詩詞讀東坡 重重春光如畫屏
■ 阮忠
詞在中唐漸興時,很多人喜歡白居易的江南詞。《憶江南》三首中,“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首詞用至簡的旋律和平易的語言,描繪江南風景的優(yōu)美,朗朗上口、婦孺皆知。其后的抒情詞、敘事詞都離不開景,但純粹寫景的詞并不多。東坡的《行香子·過七里瀨》是其中一首,具體內(nèi)容如下: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熙寧六年(1073年)春,東坡在杭州通判任上時,受命巡行富陽、新城、桐廬一帶,途中經(jīng)過七里瀨,因所見所感寫下這首詞。“七里瀨”一作“七里灘”,位于浙江桐廬縣嚴陵山西面,灘長七里,故名。相傳是東漢隱士嚴陵垂釣的地方。嚴陵本名嚴光,少時與漢光武帝劉秀有同學之誼。劉秀稱帝后嚴光更名,隱而不仕。
東坡這首詞開頭寫得很隨意,卻在舟行槳動時,以“鴻驚”暗示了舟行的輕盈快捷,讓江上飛鴻有未察之驚。這樣寫雖然沒有李白《早發(fā)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氣勢和迅疾,卻有飄逸靈動的美感。放眼觀天,天清;收目看江,江靜。天清江靜方有水的湛藍,水中魚兒的穿梭和水草的分明便一覽無余。鴻驚之外,江灘也是靜的,魚翻、鷺點,是魚、鷺的愜意,也是東坡的愜意。他的心情很放松,“沙溪”“霜溪”“月溪”,水、霜、月各有個性,都是舟行水上及初春時節(jié)特有的感受。每一景都是一幅畫,故有“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的贊美。
東坡隨后插入嚴陵的故事,懷古卻不傷今。垂釣是隱士慣有的生活,相傳姜太公垂釣于渭水,名垂青史。宋代詩人滕白在《嚴陵釣臺》詩里說:“只將溪畔一竿竹,釣卻人間萬古名。”嚴陵作為隱士,入了范曄《后漢書》的“逸民傳”。
東坡晚年離開海南前,寫了一首《別海南黎民表》。詩中說“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yōu)”,表明了他對人生最通透的認知。在《行香子·過七里瀨》這首詞中,東坡從嚴陵垂釣又回到眼前的景色,最后道出“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含蓄表達了人的個體生命不如山水永恒之意。東坡在《念奴嬌·赤壁懷古》里說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也讓人強烈感受到這一點。這是東坡內(nèi)心常有的深沉感慨,但他并不因此悲戚,依然達觀相向、快樂生活。因此,他的平和敘述,再一次回到眼前景色時,依然還是江山重重春光如畫屏,無限美好。(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