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5 09:38:36 來源 : 互聯(lián)網(wǎng)
大家好,小編現(xiàn)在給大家詳細(xì)介紹關(guān)于牡丹詩詞名句精選的核心內(nèi)容以及牡丹 詩詞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能夠幫到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資料圖片)
牡丹花的唯美詞句?
1.漫山遍野的牡丹,五彩繽紛,爭奇斗艷,猶如一幅連綿不斷、精妙絕倫的五彩錦緞。我隨著觀花的蜿蜒的人流在花間慢慢地漂移,飽覽這國色天香。
2.牡丹的莖又細(xì)又短,老干可達(dá)3米,枝葉特別茂盛。它的葉子李轎又扁又短,綠得好像就要底下來似的。
3.牡丹嬌美如佳人,千嬌百媚臥床榻,弄姿陸擾虧貴彩奇斗艷,讓我陶醉在天涯,愿你四季都綻放。
4.國色天香牡丹花,雍容華貴展芳華,百花叢中你最美,早神高貴典雅譽(yù)天下,色彩艷麗人人愛,蝶舞蜂飛映云霞。
關(guān)于牡丹的古詩句牡丹成為名貴的觀賞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國花"的地位,以其國色天香贏得唐代人的喜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詠牡丹的詩歌。這些詩歌在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豐富和發(fā)展了我國的詠物詩創(chuàng)作。
一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從牡丹含苞欲放的時候開始,詩人們就開始揮毫動筆,"青苞雖小葉雖疏,貴所高情便有余。"(孫魴《題未開牡丹》)盡情抒發(fā)心中對牡丹的喜愛,描寫唐朝社會的風(fēng)俗習(xí)尚,以及各種看花、賞花的情形。"朝日照開攜灑看,暮風(fēng)吹落繞欄收。詩書滿架塵埃撲,盡日無人略舉頭。"(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連平時喜愛的詩書,也只好隨它與塵埃為伴緩螞了。在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有用詩來回答朋友們對牡丹花事的詢問,有在詩里描寫以牡丹為
花片為人餞行……"為愛紅芳江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羅隱還寫了一首《扇上畫牡丹》的詩。即使這樣詩人們?nèi)愿械經(jīng)]有述盡心中的愛花之情,孫魴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達(dá)了依依惜別的情懷。在詩人們的筆下,牡丹花的千種神態(tài),萬般風(fēng)姿,一寫盡然。
但是唐代詩人們并沒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們透過牡丹繁盛的表面現(xiàn)象,敏銳地發(fā)現(xiàn)其背后隱藏著的社會問題,通過詩歌表達(dá)了他們對勞動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這是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買花》詩可作為代表。其詩云: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shù)。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擾手埋織巴籬護(hù)。
水灑復(fù)泥封,移來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李商隱十七歲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賞識,被聘請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點,學(xué)習(xí)做奏章。這個時候李商隱正是人生得意,風(fēng)華正茂。當(dāng)他看到盛開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對他的栽培,揮筆寫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詩:
綿幃初卷衛(wèi)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首名用孔子見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錦幃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幃中再拜,"環(huán)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說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復(fù)之。"從盛開的牡丹聯(lián)想到這些歷史典故,又以這些歷史典故中的人物來表現(xiàn)綠葉叢中嬌艷的牡丹所給人的印象,顯示出牡丹的韻致引起讀者美麗的遐思。何焯評:"非牡丹不足以當(dāng)之,起聯(lián)生氣涌出。"(見《李義山詩集》沈厚土爽輯評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動時一剎那垂手觸動玉佩,在一轉(zhuǎn)身時飄起長裙,典見《西京雜記》所載"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這兩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風(fēng)中枝葉搖曳的情景,十分生動。詩的五六句借《世說新語》所記石倫用蠟燭為炊之事,和《襄陽記載》劉季和所說:"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描寫牡丹開放時的光采和芳香,給人的感受很強(qiáng)烈。詩的最后兩名用江淹夢中得五筆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獵狐楚對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對令狐楚心懷的感激之情,抒發(fā)了詩人蕩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無限嫵媚。紀(jì)昀說:"八句八事,卻一氣鼓蕩,不見用事之跡,絕大神力!"(見《玉溪生詩說》)這首詩的好處就在于發(fā)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豐富了構(gòu)思和詩的表現(xiàn)力,顯示出李商隱的才華。
不久李德裕黨人河陽節(jié)度使王茂元因愛李商隱的才華,任為書記,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從此李商隱就在黨派爭斗的夾縫中過日子,再也沒有昔日賞花時的那種高興心情了。唐文宗開成三年的暮春時節(jié),李商隱在長安應(yīng)試博學(xué)鴻詞科落第,由長安動身回徑原,途經(jīng)回中,(今甘肅固原增內(nèi))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氣,院子里的牡丹剛剛綻苞,就被一陣狂風(fēng)疾雨打落。詩人回想往事,觸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寫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薯信為雨所敗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悵臥遙幃。
章臺街里芳菲伴,且問宮腰捐幾枝。
回想當(dāng)年京城賞花,而今卻在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猶在,那被雨打敗的牡丹實在令人可惜。詩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淪落想到失意的親朋,因小見大,寄托遙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shù),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圊,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并覺今朝粉態(tài)新。
這首詩從自己的原已淪落,寫到自己被人排擠。詩的一開頭就撇開牡丹,先寫榴花。因為榴花晚開,趕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豈知早開早落,更覺悉人。三句寫花含雨,四句寫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為雨所敗,萬里陰霾,頓非舊圊,一春生氣,蕩滌全無。這幾句從牡丹的零落寫到整個人事的變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頂峰,到詩的結(jié)尾又出以反筆,謂他日雨過,牡丹落盡,回想今朝,雨中粉態(tài),尚覺新艷動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還算什么,他年的摧殘將遠(yuǎn)甚于今日。全詩詠物亦即言志,寫景亦即抒情,從中我們不難窺見詩人在遭受政治打擊以后內(nèi)心的無限惆賬。
二
詠物詩作為一種詩體,源遠(yuǎn)流長?!对娊?jīng)·周南》首篇即以"睢鳩"托興,《楚辭·離騷》抒志于"蘭芷",寄情于"荃蕙"。到了西漢和魏晉六朝,出現(xiàn)了以物命題的詩。當(dāng)詩歌發(fā)展到唐代達(dá)到高峰后,詠物詩也隨之豐富起來,蔚為大觀。
唐代五十多位吟詠牡丹詩歌的作者,大多屬于中唐以后的詩人。他們在唐朝中后期社會矛盾日趨勢尖銳復(fù)雜的形勢下,受到新樂府運動的影響,繼承了由《詩經(jīng)》《楚辭》發(fā)展而來的詠物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現(xiàn)實主義的傾向。
唐人吟詠牡丹之作為我們留下了一系列生動而鮮明的形象。詠花諷時之作中的勞動人民形象以白居易《買花》詩中的田舍翁為代表,成為唐代詩人塑形象群中的一個典型,不可磨滅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詠花抒懷之作中的賞花人形象,不因所吟詠的對象都是牡丹花而使這一形象出現(xiàn)雷同化。"看遍花無勝些花,剪去披雪蘸丹砂。"(徐夤《牡丹二首之一》)我們只要透過賞花人的神態(tài),就可以感到這一形象的生動和鮮明。"情愿扛壺入醉鄉(xiāng),"(段應(yīng)式《牛尊師宅看牡丹》)這是具有一種豪放性格的賞花人;"不必繁弦木必歌,靜中相對更情多。"(吳融《紅白牡丹》)這是具有一種內(nèi)向性格賞花人。有從不同角度來描寫賞花人的,"待到天晴花已老,不如攜手雨中看。"(竇梁賓《雨中看牡丹》)這是雨中來賞花的;"高低深淺一欄紅,把火殷勤繞露叢。"(溫庭筠《夜看牡丹》)這是夜里來賞花的,以至到了"只欲欄邊安枕席,夜間閑共說相思。"(薛能《牡丹四首之三》)的程度,其形象也就躍然于紙上了。作者把賞花人如醉如癡的神態(tài)描寫的越充分,那么詩中的這一形象也就越突出。還有描寫賞花人的心理變化的,更會使人物的形象神態(tài)俱出,惟妙惟肖。王建有首:《題所賃宅牡丹花》詩:
賃宅得花饒,初開恐是妖。
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
且愿風(fēng)留著,惟愁日炙焦。
可憐零落蕊,收取作香燒。
全詩細(xì)致入微地描寫了賞花人心理上的一系列變化過程:"初開恐是妖",當(dāng)在剛租到的宅院里看到盛開的牡丹時,也許是第一次看到吧!引起賞花人一種驚奇、害怕的感覺,甚至擔(dān)憂是妖異所化,"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艷美的牡丹終于使他陶醉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從而在心中深深地祝愿春風(fēng)把它留住,烈日不要把它曬焦。但是花開總有花落時,等到花事已去,鮮花飄零,憐惜之心促使他又來收取殘花,以作香燃,寄托戀戀不舍之情。一連串的心理刻畫十分細(xì)膩,人物形象也隨之生動起來,產(chǎn)生了很強(qiáng)的藝術(shù)感染力。詠花抒懷之作中賞花人的形象,大多是詩人自我形象的再現(xiàn),因此我們也就從這些詩作中感觸到詩人們思想感情跳動的脈搏,見出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捕捉形象的能力。
唐人吟詠牡丹之作,在藝術(shù)上還有很多特色。牡丹花的風(fēng)姿神韻,使詩人們產(chǎn)生了豐富的想象,如描寫白色和紫色的牡丹"白疑美玉無多潤,紫覺靈芝不足祥";(孫魴《又題牡丹上主人司空》)描寫牡丹的芳香"蕊堪靈鳳琢,香許白龍親";(徐夤《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韻》)形容牡丹花后期與落"開日綺霞應(yīng)失色,落時青帝合傷神";(唐彥謙《牡丹》)想象的翅膀縱橫千里、萬里,天上、地下。為了狀摹出牡丹的姿態(tài),詩人們運用了大膽夸張的手法:
龍分夜雨姿嬌態(tài),夫與春風(fēng)發(fā)好香。
--徐夤《依韻和尚書再贈牡丹花》
虛生芍藥徒勞妒,羞*玫瑰不敢開
--徐凝《題開元寺牡丹》
這些夸張地描寫和襯托牡丹的容姿。
乍怪霞臨砌,還疑燭出籠。繞行驚地赤,移坐覺衣紅。
--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玉帳笙歌留盡日,瑤臺伴侶待歸天。
--齊已《題南平后園牡丹》
這些是夸張地描寫賞花時的情形。同時在吟詠牡丹時,詩從頭還運用了各種巧妙的擬人手法。
欲綻似含雙靨笑,正繁疑有一聲歌。
--溫庭筠《牡丹二首之二》
金蕊霞英疊彩香,初疑少女出蘭房。
--周繇《看牡丹贈段成式》
這些是通過擬人的手法,把牡丹形容成美麗的女子。還有通過巧妙的擬人手法,同歷史傳說中的人物形象聯(lián)系起來,狀摹牡丹的美麗。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 娥夜月光
--徐夤《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
剪裁偏得東風(fēng)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殷文圭《趙侍郎看紅白牡丹因寄揚狀頭贊圖》
宋玉 邊腮正嫩,文君機(jī)上綿初裁。
--徐夤《憶牡丹》
那堪更被煙蒙蔽,南國西施泣斷魂。
--唐彥謙《牡丹》
這些和歷史傳說中的人物聯(lián)系起來的擬人手法,創(chuàng)造聘個優(yōu)美的境界,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
詩人們在運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描寫牡丹時,并不是單一的采用某一種藝術(shù)手法,而是綜合性地多樣化地把各種藝術(shù)手法融合在一起,多方面、多側(cè)面地狀摹出牡丹的美麗,極盡體物之妙,借以傳達(dá)詩人心中的思想感情。上面我們是為了說明各種藝術(shù)手法在吟詠牡丹之作中的運用,才做了大致的分類。其實豐富的想象要通過大膽的夸張,巧妙的擬人來達(dá)到,而大膽的夸張中又包含著巧妙的擬人,巧妙的擬人中也包含著大膽的夸張,它們之間幾乎是不可分的。白居易的《牡丹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其詩云:
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赤英霞燦燦,百枝絳點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繡緞,當(dāng)風(fēng)不結(jié)蘭麝囊。
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tài)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面,臥叢無力含醉妝。
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濃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
石竹金錢何細(xì)碎,芙蓉芍藥苦尋?!?
在白居易的筆下,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巧妙的擬人等等,融各種藝術(shù)手法于一爐,使這首詩猶如一幅國畫,工筆之處細(xì)膩,寫意之處馳騁,把牡丹花的豐姿神韻韻,盡行托出,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唐人吟詠牡丹詩歌的語言,以淺切、流暢為主,象白居易的詩"意深詞淺,思苦言甜。"(袁枚)他的《買花》詩以"欲見之者易諭(白居易)為目的,寫的平易近人。"其他詩人牡丹詩的語言也都表現(xiàn)了這一特點。如令狐楚有首《赴東都別牡丹》
十年不見小庭花,紫萼臨開又別家。
上馬出門回首望,何時更得到京華。
語言簡樸,明白如話,愛花之情,惜別之意溢出詩外。劉禹錫也寫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別牡丹》
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遠(yuǎn)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同樣是淺切流暢,話別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兩首詩合在一起讀,如話家常一般,卻又含有深情,運用白描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個情深詞顯的優(yōu)美境界。正因為這種語言淺切流暢的特點,才使詩人較多地運用了白描手法,幾筆便勾出一幅生氣盎然的圖畫,含不盡之意于詩外。徐凝有首《牡丹》詩: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
詩中有典故,有想象,有夸張,有擬人,但詩的語言又是十分流暢、生動的,讀起來朗朗上口,借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見真諄,發(fā)人清新之思。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淺切流暢的語言,使詩歌易唱、易記,便于流傳。盛唐詩人李正封有兩句描寫牡丹的詩:"國色朝酣灑,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對仗工整;劉禹錫《賞牡丹》詩中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句,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都把牡丹推崇到"國花"的地位,但是流傳至今,李正封的詩句被后人簡化為"國色天香",而劉禹錫的詩句卻完整地為人們傳詠,這個例證生動地說明淺顯、流暢的詩句,更利于流傳和讓人接受。
唐人吟詠牡丹的詩歌,對后世產(chǎn)生很大影響。唐以后描寫牡丹的作品日見繁多,引起了歷代作家的極大興趣,成為我國詠物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甚至還發(fā)展到別的藝術(shù)領(lǐng)域,當(dāng)詞興盛起來,宋朝前后的牡丹也成為詞的吟詠對象。再往后的曲、戲劇、小說等文藝體裁也都出現(xiàn)一些描寫牡丹的作品,同時還產(chǎn)生了許多趣聞、軼事,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等。唐人吟詠牡丹詩歌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shù)美,加深和影響了我國人民對牡丹的喜愛。
參考資料:
關(guān)于牡丹的詩句五言絕句1.關(guān)于牡丹的詩句五言
關(guān)于牡丹的詩句五言 1.贊牡丹的五言詩詞
2、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劉禹錫《賞牡丹》 3、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fā)賽諸花.——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4、天下真花獨牡丹.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 5、一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范成大《再賦簡養(yǎng)正詩》 6、篔筜竟長纖纖筍,躑隱仿躅閑開艷艷花.——韓愈《答張十一》 7、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fù)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王維《紅牡丹》 8、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只有兩枝殘.明朝風(fēng)起應(yīng)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風(fēng)頻壞,裁紅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別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面慚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韋莊《白牡丹》 11、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dāng)花.須是牡丹花盛發(fā),滿城方始樂無涯.邵雍《洛陽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糾紛.國色鮮明舒嫩臉,仙冠重疊剪紅云.范純?nèi)省赌档ぁ?13、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fù)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王維《紅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胡慎風(fēng)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diào)辭三首》 15、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fā)賽諸花.——劉禹錫《賞牡丹褲攜敬》。
2.關(guān)于牡丹的詩句
1、賞牡丹--【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譯文:庭前的芍藥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jié)引得無數(shù)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2、惜牡丹花二首--【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fēng)起應(yīng)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fēng)。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譯文:惆悵地看著臺階前的紅牡丹,傍晚到來的時候只有兩枝殘花還開著。料想明天早晨大風(fēng)刮起的時候應(yīng)該把所有的花都吹沒了,在夜里我對這些衰弱的卻紅似火的花產(chǎn)生了憐憫之心,拿著火把來看牡丹花。
暮春時節(jié)冷雨蕭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紛紛飄落,隨風(fēng)飛散,再也沒有人來關(guān)心她寂寞凄涼的處境。縱然是晴明天氣里,殘花落地猶覺得惆悵,何況在風(fēng)雨之中,飄零在污泥爛土之中更覺得慘不忍睹。
3、紅牡丹--唐代: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fù)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譯文:紅牡丹的綠葉在悄悄地舒展,紅牡丹的花色有鮮有暗。面臨凋零,牡丹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4、牡丹--唐代:李商隱
錦幃初卷衛(wèi)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譯文:
織錦的簾帷剛剛卷起,是美艷的衛(wèi)夫人;絲繡的褥被還堆擁著,是俊秀的越鄂君。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飾正零亂翻動;又像在彎腰而舞,郁金裙子正爭相回旋。
它像石崇家的蠟燭,哪須常把燭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體膚,豈用香爐細(xì)細(xì)染熏?我是詩人江淹,在夢中得到了那支彩筆,想把清麗的詞句,題在花葉上寄給朝云。
5、思黯南墅賞牡丹--【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fā)賽諸花。
譯文:在人世間怎會遇見牡丹這樣漂亮的花,花開重瓣,層層疊疊如同西天王母九重的增城。有如此傾國傾城的好顏色,上天應(yīng)該讓你晚點開放與諸花爭艷。
3.關(guān)于牡丹的優(yōu)美詩句
牡丹成為名貴的觀賞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國花"的地位,以其國色天香贏得唐代人的喜愛。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詠牡丹的詩歌。這些詩歌在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豐富和發(fā)展了我國的詠物詩創(chuàng)作。
一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從牡丹含苞欲放的時候開始,詩人們就開始揮毫動筆,"青苞雖小葉雖疏,貴所高情便有余。
"(孫魴《題未開牡丹》)盡情抒發(fā)心中對牡丹的喜愛,描寫唐朝社會的風(fēng)俗習(xí)尚,以及各種看花、賞花的情形。"朝日照開攜灑看,暮風(fēng)吹落繞欄收。
詩書滿架塵埃撲,盡日無人略舉頭。"(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連平時喜愛的詩書,也只好隨它與塵埃為伴了。
在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有用詩來回答朋友們對牡丹花事的詢問,有在詩里描寫以牡丹為 花片為人餞行……"為愛紅芳江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羅隱還寫了一首《扇上畫牡丹》的詩。
即使這樣詩人們?nèi)愿械經(jīng)]有述盡心中的愛花之情,孫魴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達(dá)了依依惜別的情懷。在詩人們的筆下,牡丹花的千種神態(tài),萬般風(fēng)姿,一寫盡然。
但是唐代詩人們并沒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們透過牡丹繁盛的表面現(xiàn)象,敏銳地發(fā)現(xiàn)其背后隱藏著的社會問題,通過詩歌表達(dá)了他們對勞動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這是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買花》詩可作為代表。
其詩云: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shù)。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hù)。 水灑復(fù)泥封,移來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李商隱十七歲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賞識,被聘請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點,學(xué)習(xí)做奏章。這個時候李商隱正是人生得意,風(fēng)華正茂。
當(dāng)他看到盛開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對他的栽培,揮筆寫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詩: 綿幃初卷衛(wèi)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首名用孔子見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錦幃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幃中再拜,"環(huán)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說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繡被而復(fù)之。
"從盛開的牡丹聯(lián)想到這些歷史典故,又以這些歷史典故中的人物來表現(xiàn)綠葉叢中嬌艷的牡丹所給人的印象,顯示出牡丹的韻致引起讀者美麗的遐思。何焯評:"非牡丹不足以當(dāng)之,起聯(lián)生氣涌出。
"(見《李義山詩集》沈厚土爽輯評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動時一剎那垂手觸動玉佩,在一轉(zhuǎn)身時飄起長裙,典見《西京雜記》所載"戚夫人善為翹袖折腰之舞。"這兩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風(fēng)中枝葉搖曳的情景,十分生動。
詩的五六句借《世說新語》所記石倫用蠟燭為炊之事,和《襄陽記載》劉季和所說:"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描寫牡丹開放時的光采和芳香,給人的感受很強(qiáng)烈。
詩的最后兩名用江淹夢中得五筆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獵狐楚對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對令狐楚心懷的感激之情,抒發(fā)了詩人蕩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無限嫵媚。紀(jì)昀說:"八句八事,卻一氣鼓蕩,不見用事之跡,絕大神力!"(見《玉溪生詩說》)這首詩的好處就在于發(fā)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豐富了構(gòu)思和詩的表現(xiàn)力,顯示出李商隱的才華。
不久李德裕黨人河陽節(jié)度使王茂元因愛李商隱的才華,任為書記,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從此李商隱就在黨派爭斗的夾縫中過日子,再也沒有昔日賞花時的那種高興心情了。
唐文宗開成三年的暮春時節(jié),李商隱在長安應(yīng)試博學(xué)鴻詞科落第,由長安動身回徑原,途經(jīng)回中,(今甘肅固原增內(nèi))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氣,院子里的牡丹剛剛綻苞,就被一陣狂風(fēng)疾雨打落。詩人回想往事,觸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寫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悵臥遙幃。 章臺街里芳菲伴,且問宮腰捐幾枝。
回想當(dāng)年京城賞花,而今卻在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猶在,那被雨打敗的牡丹實在令人可惜。詩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淪落想到失意的親朋,因小見大,寄托遙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shù),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圊,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并覺今朝粉態(tài)新。
這首詩從自己的原已淪落,寫到自己被人排擠。詩的一開頭就撇開牡丹,先寫榴花。
因為榴花晚開,趕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豈知早開早落,更覺悉人。三句寫花含雨,四句寫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為雨所敗,萬里陰霾,頓非舊圊,一春生氣,蕩滌全無。
這幾句從牡丹的零落寫到整個人事的變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頂峰,到。
4.關(guān)于贊美牡丹的詩句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jié)動京城。 牡丹詩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 牡丹詩 唐 唐彥謙 顏色無因饒錦繡,馨香惟解掩蘭蓀。
那堪更被煙蒙蔽,南國西施泣斷魂。 牡丹詩 唐 殷文圭 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
紅艷裊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 剪裁偏得東風(fēng)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牡丹 唐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直阃讔{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yīng)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丹詩 元 李孝光 富貴風(fēng)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畫欄繡幄圍紅玉,云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牡丹詩 唐 李山甫 邀勒東風(fēng)不早開,眾芳飄后上樓臺。 數(shù)苞仙艷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
5.跟牡丹有關(guān)的詩句
賞牡丹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詠牡丹
朝代:宋代
作者: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fēng)看牡丹。
牡丹種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賀
蓮枝未長秦蘅老,走馬馱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卻月盤,一夜綠房迎白曉。
美人醉語園中煙,晚華已散蝶又闌。
梁王老去羅衣在,拂袖風(fēng)吹蜀國弦。
歸霞帔拖蜀帳昏,嫣紅落粉罷承恩。
檀郎謝女眠何處?樓臺月明燕夜語。
6.關(guān)于描寫牡丹花的詩句
描寫牡丹花的詩句包括:
1、唐代李正封《牡丹詩》
原文: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譯文:
白天牡丹美麗的顏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濃郁的花香以浸滿衣衫。
2、唐代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原文: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譯文:
在人世間怎會遇見牡丹這樣漂亮的花,花開重瓣,層層疊疊如同西天王母九重的增城。
3、唐代劉禹錫《賞牡丹》
原文: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譯文: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dāng)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4、唐代王維《紅牡丹》
原文: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fù)深。
譯文:
紅牡丹的綠葉在悄悄地舒展,紅牡丹的花色有鮮有暗。
5、唐代李商隱《牡丹》
原文: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譯文:
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飾正零亂翻動;又像在彎腰而舞,郁金裙子正爭相回旋。它像石崇家的蠟燭,哪須常把燭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體膚,豈用香爐細(xì)細(xì)染熏?
6、北宋王溥《詠牡丹》
原文: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譯文:
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卻什么也不能作,不過白白長一條枝子。
牡丹又稱花魁,古代有哪些寫牡丹的詩句?1.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出裝唐代:劉禹錫《賞牡丹》
釋義:
庭院中的芍藥花艷麗雖艷麗,但格調(diào)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凈倒是明凈,卻缺少熱情。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jié)引得無數(shù)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2.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鲎院醯剩禾拼?徐凝《牡丹》
釋義:
有哪個人不喜歡牡丹花呢,盛開時獨占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嬌萬態(tài)如同燦爛的朝霞飛騰。
3.錦幃初卷衛(wèi)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鲎裕禾拼钌屉[《牡丹》
釋義:
織錦的簾帷剛剛卷起,是美艷的衛(wèi)夫人;絲繡的褥被還堆擁著,是俊秀的越鄂君。
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飾正零亂翻動;又像在彎腰而舞,郁金裙子正爭相回旋。
它像石崇家的蠟燭,哪須常把燭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體膚,豈用香爐細(xì)細(xì)染熏?
我是詩人江淹,在夢中得到了那支彩筆,想把清麗的詞句,鎮(zhèn)清題在花葉上寄給朝云。
擴(kuò)展資料
《牡丹》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律。此詩借詠牡丹抒發(fā)詩人對意中人的愛慕、相思之情,借絕色艷姝來比擬,以花寫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首聯(lián)結(jié)合典故描繪了一幅單株牡丹的特寫圖,頷聯(lián)展示牡丹隨風(fēng)搖曳時的綽約豐姿,頸聯(lián)具體地描寫了牡丹的色香,尾聯(lián)反用夢中傳彩筆之典表明詩人心搖神蕩的興奮歲旅旅激動之情。全詩構(gòu)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擬物,明寫牡丹,暗頌佳人,一實一虛,別具一格。
牡丹詩句經(jīng)典名句有哪些?牡丹詩句經(jīng)典名句有:
1.輕暖與輕寒,又是牡丹花候。
2.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
3.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4.牡丹花、如人半醉,抬頭不起。陪搏
5.須是牡丹花盛發(fā),滿城方始樂無涯。
6.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7.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8.數(shù)日非關(guān)王事系,牡丹花盡始?xì)w橘或來。
9.淺畫香膏拂紫綿。牡丹花重翠云偏。
10.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
11.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12.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13.其奈明年好春日,無人喚看牡丹花。
14.簾卷春寒小雨天。牡丹花落圓亂伍盡,悄庭軒。
最有名的牡丹詩最有名的牡丹詩
最有名的牡丹詩,牡丹是百花之王,一般象征富貴典雅和吉祥高貴,而從古至今,有非常多的詩人為牡丹寫下很多的詩句,而有些詩句已經(jīng)成了千古名句,下面來看看最有名的牡丹詩。
最有名的牡丹詩1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劉禹錫覺得,芍藥花雖艷麗,但格調(diào)不高;荷花雖然明凈,但缺少熱情。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jié)引得無數(shù)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
牡丹花盛開時,獨占了城中的美景,就像洛水女神在翩翩起舞,千嬌萬態(tài)如同燦爛的朝霞飛騰。
裴給事宅白牡丹
唐·盧綸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玩亂寬行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長安的富貴人家痛惜春色將殘,爭相觀賞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另有白色牡丹像玉盤承著冷露,卻沒有人愿在月光下欣賞細(xì)看。
全詩含意豐富,旨趣遙深,通過紫、白牡丹的對比,贊美白牡丹的高潔,以花襯人,相得益彰。
詠牡丹
明·俞大猷
閑花眼底千千種,此種人間擅最奇。
國色天香人詠盡嘩嘩,丹心獨抱更誰知。
詩人觀賞過的花有千萬種,只有牡丹最奇艷。它國色天香,受到人們的極力贊美,可有誰知道它那顆花心獨存。
詠牡丹
宋·王溥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棗花雖然很小,但能結(jié)果實。桑葉雖然柔軟,卻能養(yǎng)蠶吐絲??尚δ档せㄐ未笕缍?,卻什么也不能作,花謝后只??湛罩l。
這首詩一反人們對牡丹喜愛贊美的心態(tài),批判牡丹只有虛妄的外在美。
秦中吟十首·買花(節(jié)選)
唐·白居易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一叢紅牡丹的價錢,竟然抵得上十戶中等人家一年的稅賦,由此可知貧富差距之大。
牡丹芳(節(jié)選)
唐·白居易
我愿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艷色。
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
賞玩牡丹的奢靡之風(fēng)盛行,白居易愿暫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減卻牡丹妖艷的顏色,冷卻一下卿士們愛花的心情,讓他們都像天子一樣關(guān)心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但這難道是造化之錯、牡丹之錯?根源還是在于“卿士愛花心”。
牡丹
唐·柳渾
近來無奈牡丹何,數(shù)十千錢買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校多。
牡丹的昂貴讓詩人柳渾感到憤憤不平,以輕松平淡的語言作側(cè)面譏刺,寫牡丹花與普通蜀葵花差不多。
全詩譴責(zé)官僚貴族豪華奢侈,任意揮霍民膏民血,同時流露出反對奢靡浪費和對民生疾苦的隱憂關(guān)心之情。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
唐·李商隱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shù),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并覺今朝粉態(tài)新。
徒笑石榴花開得晚,趕不上春天,牡丹先開先敗更是愁人。牡丹為雨所敗,如玉盤迸濺傷心之淚,又似錦瑟繁弦,頻驚夢魂。
曲江已不復(fù)往日盛景,一年的期望都已落空。在看完前溪歌舞后,再回頭看如今雨中的"牡丹,還是會覺其鮮艷。
李商隱此詩借牡丹寄寓身世之慨,把感傷的情緒融進(jìn)了朦朧的詩境。前三聯(lián)比喻自己考中進(jìn)士后落選博學(xué)宏詞科,榮光不再,希望成空,無限傷感。尾聯(lián)則暗示未來亦不可期。
詠牡丹
宋·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fēng)看牡丹。
此詩為陳與義南巧棗渡后于紹興六年所作,距靖康事變正好十年。詩人作為身在異鄉(xiāng)的龍鐘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開了,就想起了洛陽的牡丹?;赝枢l(xiāng)洛陽,仍是漫漫長路,歸途無望。
最有名的牡丹詩2
山齋牡丹·其一
朝代:明朝|作者:李攀龍
醉把名花掌上新,空山開處幾回春。西施自愛傾城色,一出吳宮不嫁人。
詠地藏殿牡丹一莖五花
朝代:宋朝|作者:鐘離景伯
春風(fēng)榮萬木,此卉異常葩。
海角逢三月,僧房見五花。
馨香驚俗眼,燦爛照高牙。
公子休追賞,如來會上夸。
鷓鴣天·祝良顯家牡丹一本百朵
詞牌名:鷓鴣天|朝代:宋朝|作者:辛棄疾
占斷雕欄只一株。春風(fēng)費盡幾工夫。天香夜染衣猶濕,國色朝酣酒未蘇。
嬌欲語,巧相扶。不妨老斡自扶疏。恰如翠幕高堂上,來看紅衫百子圖。
尚書座上賦牡丹花得輕字韻其花自越中移植
朝代:唐朝|作者:徐夤
流蘇凝作瑞華精,仙閣開時麗日晴。霜月冷銷銀燭焰,
寶甌圓印彩云英。嬌含嫩臉春妝薄,紅蘸香綃艷色輕。
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將贈董雙成。
應(yīng)平叔送牡丹
朝代:元朝|作者:仇遠(yuǎn)
草玄亭前老侯芭,贈我鞓紅三朵花。
一春風(fēng)雨傷麥麻,天香何事來山家。
且勸花王一杯酒,更?;ㄍ跚f壽。
洛陽名苑今在否,未必開花大如斗。
有花可賞不負(fù)春,紅紫轉(zhuǎn)眼俱成塵。
酣歌誰識李翰林,酒樓柳絮愁*人。
賞牡丹·蘭佩蓉裳骨相寒
朝代:宋朝|作者:謝枋得
蘭佩蓉裳骨相寒,山中何日鼎成丹。
春深富貴花如此,一笑尊前醉眼看。
綠牡丹
朝代:明朝|作者:徐渭
牡丹綠者未曾聞,狡獪司花此弄新。漢水鴨頭教作帔,隴山鸚鵡未呼人。
韓郎頃刻愁難學(xué),酒輩逡巡醉可頻。不羨張家回道士,自拋紅粉練庚辛。
牡丹時·其二
朝代:明朝|作者:李贄
憶昔長安看花時,牡丹獨有醉西施。省中一樹花無數(shù),共計二百單八枝。
冬日牡丹五絕句·其二·天公用意太勤勤
朝代:宋朝|作者:劉才邵
天公用意太勤勤,時遣花王為報春。從此梅花應(yīng)有語,漏他消息莫冤人。
依韻和尚書再贈牡丹花
朝代:唐朝|作者:徐夤
爛銀基地薄紅妝,羞*千花百卉芳。紫陌昔曾游寺看,
朱門今在繞欄望。龍分夜雨資嬌態(tài),天與春風(fēng)發(fā)好香。
多著黃金何處買,輕橈挑過鏡湖光。
最有名的牡丹詩3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劉禹錫以芍藥和芙蓉對比,芍藥沒有格調(diào),荷花沒有熱情,只有牡丹是真正的國色,花開之時,全城之人,都出來觀賞,可見其花之魅力。
《賞牡丹》
唐·王建
此花名價別,開艷益皇都。
香遍苓蓤死,紅燒躑躅枯。
軟光籠細(xì)脈,妖色暖鮮膚。
滿蕊攢金粉,含棱縷絳蘇。
好和薰御服,堪畫入宮圖。
晚態(tài)愁新婦,殘妝望病夫。
教人知個數(shù),留客賞斯須。
一夜輕風(fēng)起,千金買亦無。
王建寫牡丹從開放到凋謝的情態(tài),感慨“賞花當(dāng)及時”。全詩圍繞一個“賞”字,通過寫牡丹的姿態(tài)和開謝,寫出了作者賞牡丹的感受,道出了“花時難久駐,賞花當(dāng)及時,一旦花事了,千金買亦無”的惜花之情。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
徐凝以洛神比牡丹,可見對牡丹的喜愛贊賞之情。有哪個人不喜歡牡丹花呢,盛開時獨占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嬌萬態(tài)如同燦爛的朝霞飛騰。
《牡丹》
唐·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直阃讔{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yīng)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薛濤把牡丹比作自己的情人,在她的筆下,牡丹似是一個精靈。據(jù)說這首詩是薛濤送別元稹所寫。詩中,薛濤把牡丹比作自己熱戀中的情人,表達(dá)與情人分別時的依依不舍,與情人相守相依的繾綣之情。
《牡丹》
唐·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
皮日休對牡丹極盡夸贊之語。詩人認(rèn)為牡丹不僅花色絢麗,端正大方,極富大國風(fēng)度,時值晚春末日,正是百花凋謝之時,詩人極口贊揚只有牡丹巍然獨立,一花獨放,獨香天下,是人間第一花香。
《牡丹》
唐·李商隱
錦幃初卷衛(wèi)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李商隱用牡丹比作美人,借牡丹抒發(fā)對意中人的愛慕之情。這首詩借衛(wèi)夫人、越人、貴家舞伎、石家燃燭、荀令香爐等故事描寫牡丹花葉的風(fēng)姿綽約、艷麗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態(tài)畢現(xiàn)。明寫牡丹,暗頌佳人,一實一虛,別具一格,令人回味無窮。
《牡丹》
唐·張又新
牡丹一朵值千金,將謂從來色最深。
今日滿欄開似雪,一生辜負(fù)看花心。
在張又新的詩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唐時,人們鐘情于深色的牡丹花。可詩人此次看到的牡丹,是白牡丹,似雪一般,令詩人感慨萬千。
《昭君怨·牡丹》
宋·劉克莊
曾看洛陽舊譜,只許姚黃獨步。
若比廣陵花,太虧他。
舊日王侯園圃,今日荊榛狐兔。
君莫說中州,怕花愁。
大多數(shù)詞人寫牡丹,多贊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充滿富貴氣象??傊蠖贾赜谝粋€喜字,而詞人獨辟蹊徑,寫牡丹的不幸命運,發(fā)之所未發(fā),借詠牡丹而生發(fā)出一個富有積極意義的主題來,感時傷世,寄情于花,表現(xiàn)出了一腔愛國熱情和對國家人民命運的時刻關(guān)注。
《詠牡丹》
宋·王溥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歷來,對于牡丹,詩人都是贊賞,王溥卻有不同看法。詩人以棗花與牡丹相比,他說,棗花雖小能結(jié)成果實,桑葉雖然柔軟,卻能養(yǎng)蠶吐絲??尚δ档せù蟮孟穸?,卻什么也不能作,不過白白長一條枝子。詩人,用兩者的實用性作比,獨具新意。
《詠牡丹》
明·俞大猷
閑花眼底千千種,此種人間擅最奇。
國色天香人詠盡,丹心獨抱更誰知。
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將,他的此詩是借牡丹來抒發(fā)自己不為世人所知的孤獨和憤懣。人人都夸牡丹的國色天香,美的不可方物,可是他的一片丹心、孤獨自守,只自己知道。